成立宗旨:研究漁業經濟議研題,促進臺灣漁業經濟發展、繁榮漁村經濟及增進漁民福祉。
顯示詳情
本會轄屬漁區(縣市合併前原台南市行政區)面積1,756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海岸線北自曾文溪,南至二仁溪,全長22公里,潮間帶廣闊,具備養殖事業開發之良好條件......
彰化縣的養殖人口約佔總漁業人口的63%,隨著魚苗的繁殖成功,養殖技術的不斷研究改進,促進本縣養殖漁業的蓬勃發展。養殖主要漁獲牡蠣、文蛤、蜆、鰻魚、吳郭魚、甲魚等......
民國44年全省漁會改進,將新園、林邊、佳冬、琉球等鄉鎮劃出,各成立區漁會,東 港仍稱為「東港區漁會」。 民國50年6月,新園區漁會再度併入,漁會名稱仍用「東港區漁會」。
民國四十四年依照「台灣省各級漁會改進辦法」,改為「小港區漁會」,隸屬高雄縣政府督導。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一日,高雄市改制院轄市,小港劃入高雄市轄區,小港區漁會改由高雄市政府主管監督。民國九十三年,因配合政府計畫紅毛港遷村,本會遷移至臨海新村漁港繼續服務漁民至今。
台東縣成功鎮新港區漁會源起1933年的「新港漁業組合」,1935年隸屬「台東廳水產會」,為半官方的機構。1938年改組為「新港漁業協同組合」,1944年日本頒布「水產業團體法」,再改組為「新港郡漁業會」。1955年,與全台各級漁會同步改稱,正式易名為「新港區漁會」,目前有甲類會員3600人。
新竹區漁會會址原設於新竹市南寮漁港拍賣場2樓,民國80年新竹漁港與建完成,漁會乃遷至新漁港拍賣場2樓,同時在香山、新豐及竹北設立辦事處,並且成立信用部及漁產品直銷中心,負責辦理漁業業務及服務......
蘇澳區漁會為一大區域,多功能,多目標的漁業經營實體,有光榮歷史,帶領漁民在穩定中成長。
民國六十五年,依照修正之漁會法及「台灣省區漁會合併方案」,將五結區漁會併入蘇澳區漁會,在五結地區成立辦事處。從此,蘇澳區漁會所轄範圍擴大為蘭陽溪以南六鄉鎮,加上溪北的大同鄉,共七個鄉鎮,以迄於今。
本會成立於民國四十二年秋,前為「金門縣漁會」,於七十八年加入台灣省漁會,為符合漁會法規定,於八十一年七月一日更名為「金門區漁會」,依據漁會法賦予之任務,稟承政府輔導漁業政策,以保障漁民權益,增進漁民生產收益與生活改善,促進漁業現代化為宗旨。
民國四十三年四月,台灣省政府頒布「台灣省各級漁會改進方案」,翌年七月,彌陀鄉漁會改為「彌陀區漁會」。會址在彌陀鄉彌仁村2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