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2 頁
一、鮪魚特徵
常見的鮪魚魚種
黑鮪
▓學 名 Thunnus thynnus
▓英 文 名 Northern Bluefin Tuna
▓俗 名 黑甕串
▓形態特徵 屬鱸目、鯖科、鮪屬,為體型最大之鮪類。
▓分 布 北半球的溫帶海域,包括大西洋(含地中海)及北太平洋海域,屬高度洄游魚種
▓體 長 體長最大可達300公分、體重達680公斤。
▓漁業利用 我國遠洋鮪釣漁船每年在地中海均有捕撈之配額,每年之三月至五月為主要漁季。而太平洋黑鮪則在每年4月至7月間洄游經過臺灣東部海域,為我國小型延繩釣季節性作業之高經濟魚種。
長鰭鮪
▓學 名 Thunnus alalunga
▓英 文 名 Albacore
▓俗 名 白肉串
▓形態特徵 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胸鰭特長且超過臀鰭是最明顯之特徵。
▓分 布 於三大洋之熱帶、溫帶海域,北緯可達45~50度間,南緯可達30~40度間之海域,惟赤道南北緯10度間較少發現其蹤跡。
▓棲所生態 其棲息之溫範圍在10~28℃之間,而最適水溫為10~20℃之冷水域。
▓體 長 一般約體長40~100公分間。
南方黑鮪
▓學 名 Thunnus maccoyii
▓英 文 名 Southern Bluefin Tuna
▓俗 名 油串
▓形態特徵 屬鱸目、鯖科、鮪屬。南方黑鮪與黑鮪外形上主要之差別為南方黑鮪之胸鰭較長、尾部之隆起稜為黃色。
▓分 布 在三大洋南緯30~50度之間的溫帶水域,屬高度洄游魚種。
▓棲所生態 較常出現之覓食場所多在20℃以下之冷水域,最適水溫約在10℃至15℃之間。目前所知之產卵場在爪哇、印尼南部與澳洲西北部海域。
▓體 長 體長最大可達225公分、體重達200公斤以上。
大目鮪
▓學 名 Thunnus obesus
▓英 文 名 Bigeye Tuna
▓俗 名 大目串、短鮪
▓形態特徵 屬鱸目、鯖科、鮪屬,頭高眼大是其最明顯之特徵。
▓分 布 於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約為南、北緯40度間之海域。
▓棲所生態 其適水溫範圍在10~15℃之間。
▓體 長 體長最大可達200公分、體重200公斤以上。
黃鰭鮪
▓學 名 Thunnus albacares
▓英 文 名 Yellowfin Tuna
▓俗 名 串仔、甕串、紅肉、黑肉、黃鰭串
▓形態特徵 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色,第二背鰭、臀鰭及各離鰭均為鮮黃色為最明顯之特徵,因此名為黃鰭鮪。
▓分 布 於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約為南、北緯40度間之海域。
▓棲所生態 其棲息之溫範圍在18~31℃之間,最適水溫為19~26℃。主要棲息於水溫躍層以淺,夜間比白天更接近表層。
▓體 長 體長最大可達200公分、體重170公斤以上,一般約體長150公分。
正鰹
▓學 名 Katsuwonus pelamis
▓英 文 名 Skipjack
▓俗 名 煙仔、卓鯤
▓形態特徵 屬鱸目、鯖科、正鮪屬,魚體呈紡垂狀,腹部銀白色,側線下方有4~10條暗灰色之條紋。並且有跳躍、索餌及海面產生泡沫等特徵。
▓分 布 於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域。
▓棲所生態 正鰹常群聚於表層水域,魚群經常伴隨著漂浮物、鯨、鯊或其它鮪類。
▓體 長 一般體長約在80公分,體重約為8~10公斤。最大體長可達100公分、體重約30餘公斤。
* 圖片取材於台灣魚市場魚貝類圖鑑,臺灣省漁業局印行,黃登福、邵廣昭。
二、鮪漁業的新版圖 談黑鮪養殖的興起與發展
可否曾想像過體重達四十公斤,體長達一、二公尺以上的巨大黑鮪被養殖在海上箱網(floating cages or pens)中,可否曾想像最近打得很響亮的屏東鮪魚季,為地方帶來龐大利益商機的主角——黑鮪,是高級的生魚片材料,已在世界的另一角落——地中海,漸漸成為鮪魚養殖產業的明星。這發展不到十年的黑鮪養殖產業,其主要的興起來自於日本生魚片市場的需求,可觀的利益商機,加上國際漁業組織對於黑鮪捕撈的限制愈益嚴格,促成該產業的發展,成為有別於傳統的黑鮪捕撈業的另一鮪漁業新版圖,舉軍進入日本生魚片市場。
▲屏東鮪魚銷售量驚人。
除了地中海是黑鮪養殖的大本營外,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亦早於1990年開始從事南方黑鮪養殖。黑鮪(又稱北方黑鮪,northern bluefin tuna)和南方黑鮪(southern bluefin tuna)同是價格高昂的生魚片材料。同樣地,在商機利誘及日趨嚴謹的漁獲配額管理下,澳洲近年來亦大力發展南方黑鮪養殖,以突破其每年漁獲配額量的限制,該產業的規模已儼然成為鮪魚養殖產業的典型代表。
一般所謂的傳統養殖漁業,是指從事整個魚類生活史的養育過程,也就是說由人工從卵孵化、幼魚、成魚、到人工受精孵育下一代的一連串週而復始的過程。但有別於傳統養殖漁業,黑鮪養殖並非從事整個黑鮪生活史的養殖過程,而是直接使用海上捕獲的小型黑鮪,黑鮪幼魚捕獲後,慢慢拖回設置於海中的箱網內,逕以人工餵食,經過數個月後,幼魚慢慢成長,待成長至市場需求的體型大小時,輸出至日本市場。由於養殖方式有別於傳統的養殖方法,一般黑鮪養殖在英文文獻上,常看到"tuna fattening"用字的使用,而非"tuna aquaculture"。目前已達商業性規模的鮪魚養殖僅有黑鮪和南方黑鮪。雖然從文獻得知,有些國家亦曾嚐試大目鮪和黃鰭鮪的養殖,但此仍在實驗性的階段,距商業性規模,尚有段距離。
(一)黑鮪養殖現況
目前黑鮪養殖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海域,極少部分在東太平洋海域,靠近墨西哥西岸的馬格德拉灣(Magdalena Bay)海域。近幾年來,在地中海海面上設置的黑鮪養殖箱網數目成長快速,出口到日本市場的養殖黑鮪數量也相對地增加。據估計,自1996年至2001年,箱網數目成長至少20倍;自1997年開始有養殖黑鮪出口,至2001年出口量達7,700公噸,按比例推算,日本市場的地中海黑鮪進口量中,約有三分之二是來自黑鮪養殖。由此數字可見,黑鮪養殖已漸成地中海黑鮪漁業中不可忽視的新生力軍。基於地利之便,從事地中海黑鮪養殖的國家都是地中海沿海國家,包括克羅埃西亞(Croatia)、西班牙(Spain)、馬爾它(Malta)、義大利(Italy)等;其中以克羅埃西亞和西班牙的養殖產業規模最大。
克羅埃西亞自1995年開始從事黑鮪養殖,之後每年從地中海捕獲供養殖使用的黑鮪數量逐漸增加。目前克羅埃西亞的黑鮪養殖產量已超過其捕獲量的50%以上,預計未來幾年該產量將愈益增加,而且將超過捕獲量數倍之多。黑鮪幼魚經圍網漁船捕獲後,被拖運至位於亞得里亞海(the Adriatic Sea)的浮動式箱網內,經以人工餵食沙丁魚、鯷魚、鯡魚等,養殖期間大約有一年之久,有的甚至長達二年。
雖然克羅埃西亞致力推展黑鮪養殖漁業,但與該產業有關的統計數據,例如黑鮪養殖產量、供養殖使用之黑鮪捕獲量等資料在文獻中很少記載。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的漁業統計資料庫(Fishstat)中,也未見該國的黑鮪養殖產量。位於西班牙東南的慕西亞(Murcia)是西班牙黑鮪養殖的大本營。黑鮪養殖所需的幼魚中,約有70%是由法國籍漁船提供;據估計,2000年的養
殖黑鮪產量約5,000公噸。
(二)地中海黑鮪養殖的爭議地中海
地中海黑鮪養殖使用黑鮪幼魚,幼魚捕獲時的體型大小,是否違返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ICCAT)的最小漁獲體型(6.4公斤)規定,已成為ICCAT部分會員國間爭議的話題。另一方面,發展黑鮪養殖的國家(主要以克羅埃西亞為代表)認為黑鮪養殖產業藉由人工增肥幼魚,能有效減少黑鮪的捕撈且同時促進產業的發展,因此限制最小漁獲體長的規定是否適用於黑鮪養殖盼能進一步評估。此外,黑鮪養殖產品的出口如何適用於ICCAT黑鮪貿易統計文件(Bluefin Tuna Statistical Document,BTSD)、黑鮪幼魚的漁獲量估計及體長量測、捕魚國和養殖國的不同易造成漁獲資訊的缺乏及漁獲配額的管理等問題亦隨著產業的發展衍生而來。這些問題對於主要管理地中海黑鮪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ICCAT已形成新的挑戰。因此,黑鮪養殖的議題在近二、三年的ICCAT會議中已成為討論的話題,惟到目前為止,ICCAT僅點出該產業的問題所在,並未對該產業採取相對應的管理措施。
有關地中海黑鮪養殖產業可能導致的問題,曾於2002年4月間召開的第6屆GFCM-ICCAT 聯合會議(The Sixth GFCM-ICCAT Meeting on Stocks of Large Pelagic Fishes in the Mediterranean)中提出。該會議報告列舉的問題如下:
(三)統計問題
由於黑鮪幼魚捕獲後,直接拖運至海上箱網時,並未量測重量及體長,造成黑鮪幼魚漁獲量難以估計及體長資料的缺乏。黑鮪捕魚國和養殖國的不同,易造成原始漁獲資料的缺失。養殖黑鮪和野生黑鮪的生長環境不同,可能造成兩者的成長率不同,因此體長重量轉換係數亦會有所差異。此外,依據ICCAT管理規定,黑鮪進出口需附貿易統計文件,由該文件所推估的黑鮪貿易量,可能摻雜養殖增肥的的重量,易造成貿易資料和漁獲資料的差異。
(四)生物性研究問題
由於捕獲的黑鮪直接在海中拖運至箱網,使得在港口卸魚的漁獲物相對地減少,因此供科學家進行生物採樣的樣本數將會減少(但如果未來養殖業者願意開放養殖場,供科學家進行研究,此問題則可解決。
(五)管理問題
捕獲的黑鮪體型小,被置入箱網前,未量測重量及體長,使得ICCAT所訂定之國家別漁業配額及漁獲最小體型限制等規定難以落實。此外,黑鮪養殖業易造成不同漁船間的作業磨擦(例如拖船和延繩釣漁船)及圍網漁船特別集中於某一地區捕獲幼魚的現象。
(六)環境問題
黑鮪養殖的食物取自海中的沙丁魚、鯷魚、鯡魚等,此可能對於其他海洋生物的族群結構及生物量造成影響。此外,黑鮪養殖使用化學物或藥品之類,易造成周邊海洋環境的污染。
(七)社經問題
黑鮪養殖產業可彈性地視市場需求,提供產品至日本生魚片市場,且其產量較不受漁獲配額的限制。這些特性促成產業的發展,發展的規模大小可能對於日本生魚片市場結構及地中海漁業結構造成影響。此外,黑鮪養殖亦會和其他產業發生衝突,例如黑鮪養殖使用的海域空間,易和其他同使用海域空間的產業(如海上旅遊業和捕漁業)產生衝突;另黑鮪養殖因使用生餌餵食,易造成和同使用生餌餵食的傳統養殖業有生餌需求的競爭。
針對上述問題,該會議亦簡要地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包括在圍網漁船和箱網附近設置觀察員、使用影像科技估計漁獲量;修改黑鮪貿易統計文件,使其亦適用於黑鮪養殖;加強捕魚國和養殖國的合作關係等。但此只是提案建議,需進一步在ICCAT大會中作成具體的管理決議,方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