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共 3 頁
在國際標準組織(ISO 8402:1994)對產銷履歷( traceability)的定義,為對產品的產地、加工製造及其利用過程相關資訊均有詳細紀錄,且可以被追溯。在產品部分,可以連結從原產地、製造過程及運輸配送過程的資訊,對需求端提供足以推斷其對品質要求的背景資料;需具備國家或國際的基本檢驗標準,並仰賴資訊技術、程式設計及資訊系統連結相關資訊。
美國食品科技協會的湯普森( M. Thompson 2005 )於「美國漁產品產銷履歷趨勢、系統設計與應用之潛力( Seafood Trace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Trends,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文中指出:產銷履歷( traceability)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套紀錄保全的系統,以定義追蹤及追溯產品,自消費者端迅速追溯到源頭生產者中之供應鏈各端點。產銷履歷一詞源自於一個簡單的概念,然而真正要連結從源頭的原料到整個產製過程到配送銷售。成功的產銷履歷必須具備三個重要議題,包括:一致性、資料標準化與清楚定義「可追溯資源的單位(traceable resource unit ,TRU)」,而定義TRU,則是在設計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中最困難的環節之一。
日本生產履歷專家木村彰利(2005)在訪臺報告中提到有關產銷履歷名詞定義,他認為產銷履歷是指可對產品之生產、加工處理、流通銷售等階段,提供相關資訊之追蹤與追溯。具體而言,就是在前述各階段,取得有關食品的進貨對象、銷售對象等紀錄,並予以妥善保管,透過識別號碼等的應用,以確保資訊的相互連結,使食品的追蹤與追溯成為可能的架構。尤其消費者最重視的有關使用農藥的栽培管理資訊,及在加工階段的原料資訊等生產者或製造者,所欲傳達給消費者的相關資訊的紀錄、保管及傳遞。為了履歷系統的建構,必須逐步建立「驗證」、「識別」、「資料建立」、「資料保管」與「資料驗證」等一系列的架構。
二、有關產銷履歷價值之文獻
M. Thompson (2005)認為涉及到大宗產品進入全球市場,最大挑戰在於垂直整合供應鏈廠商,如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與獲得更大的利益;對長期的市場而言,則須提升消費者的認知程度與滿足其對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的要求。資訊與知識管理的進步將會提升產銷履歷的動能,協助廠商迅速回應來自內部的挑戰與外部的市場利基。
Dickinson& Gledhill (2002)提出產銷履歷對大眾食品安全有很高價值, 他們認為建立產銷履歷系統,除對公司商譽有幫助外,還可針對食品中毒事件的保險與理賠,提供認證與釐清責任的依據,並因有清楚的履歷紀錄可以追溯,對降低產業風險有很大的好處。又因對消費者提供更多資訊與保障,使其對商品之願付價格提高,且對資源永續利用、改善管理效能及使國內產品安全規範與國際接軌極具意義。
木村彰利(2005)透過追溯系統的導入,以全面掌握「從漁場到餐桌」的生產資訊,其當務之急在於促使相關人員理解。以日本而言,在賣場上有產銷履歷與沒有產銷履歷的產品,價格是有差異的;但是,並非有產銷履歷可以很明顯地把利潤提高。業者加入產銷履歷,是因為一般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太低,他們很怕買到有藥物殘留或對身體有害的產品,在不信任的情形之下,生產者及相關通路業者為了要讓消費者安心,就會附上產銷履歷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是如何生產的。因為消費者有不信賴感,生產者有危機感,所以才產生了這樣一個機制,起先不是為了讓生產者賺錢或是相關業者增加利潤,這是生產者的責任,要讓消費者知道有關生產過程的資訊,對產品產生信賴。另外,實施產銷履歷制度之後,在生產技術的提升或生產管理進步與投入資材與成本合理化也有所提升,進而產品商品化的效果更好,使整體產業競爭力提高。
張正明(2006)認為,產銷履歷是因應國外市場趨勢,並保障國內外消費者食品安全。良好的制度促使生產者、加工製造業者與流通業主事者能以負責任的做法,確保漁產品新鮮及衛生安全。有了漁產品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消費者可以透過網路、手機或零售店提供的資訊,清楚地查詢或了解從生產到銷售過程的相關資訊;萬一漁產品發生衛生安全事故,能迅速追溯處理,將有問題的產品下架、回收及銷毀處理,生產者及消費者都能有保障。一般而言,消費者在資訊充足下做選購決策,就能減少食品安全亮紅燈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