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04 九月 2015 分類:漁業生產履歷成果
列印
Evaluating Taiwan sea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吳天祥 撰
 
 
第一章 前言
 
  食品衛生安全對人體健康之影響最直接且深遠。近年來國際間相繼發生禽流感、狂牛症(B.S.E.)等疫病,且部分農產品被檢驗出農藥殘留過量,以及基因改造食品(GM food)、黑心食品充斥等事件層出不窮,引發生產者、流通業者與消費者的不安和恐慌。為解決農產品的衛生安全問題,歐洲零售業團體於1997年提案建立EurepGAP,並於2000年正式建立制度,歐盟、美加及日本已先後實施食品可追溯制度,以確保消費安全。其他國家如紐西蘭、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及中國等,紛紛立法訂定「食品安全」相關規範,開始規劃推動。由於消費者對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日益關切,要求「食品的源頭管理與衛生安全」已成為國內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為順應此一世界潮流與消費者需求。我國於2004年開始規劃推動農漁產品產銷履歷示範計畫,2007年起展開第一階段計畫,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以保護消費者「食」的安全。
 
  歐、美、日、紐、澳等國家對於食品之產銷履歷制度,除了立法規範之外,對於全面實施之時程,亦均訂定時間表面臨當前全球化競爭及消費結構轉變的嚴厲考驗。政府及相關業者(stakeholders),應有所認知並全力以赴推動此一制度。無論在相關法令之制定,或相關業者與消費者之教育各方面均應加快腳步,建立從「漁場」到「餐桌」所有產銷資訊公開、透明及可追溯的一貫化保障制度。從源頭的土壤、水質,中游的飼養等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產品衛生安全,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及品質把關。除了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之外,透過產銷履歷制度的推動,更可提升產業經營效率,提高產品品質與附加價值,使產業轉型與升級。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的漁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Fisheries; COFI)從2000年起對「促進及加強負責任漁業和水產養殖對世界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的貢獻」議題中之「漁產品消費、安全和質量」涉及評估與漁產有關的危害和風險、安全與質量受到高度地重視。根據2006年9月4-8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漁業委員會水產養殖分委員會第13屆會議紀錄指出,在多方面努力與創造支持負責任發展所需的「有利環境」下,水產養殖目前占供人類消費的全球魚產量的43%,預期將繼續增長,即使增長速度比過去減緩,也將足以在今後幾十年中,彌補野生魚類供應與需求之間可能出現的全球缺口,對世界糧食安全扮演著極重要角色。
2002年1月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漁業面臨更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尤其同屬會員國之中國及東南亞鄰近國家,挾其低生產成本與大面積經營的優勢,面對此一國際化貿易環境的衝擊,推動「產銷履歷」,建立安全、安心的環境,以提升漁業及漁產品競爭力,透由產銷過程的資訊化,並蒐集運用相關資訊,以提升經營管理效能、產品之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本研究將就國內漁產品供應鏈各端點建立「產銷履歷」制度之關鍵因素,政府與相關業者之間如何以伙伴關係(partnership)共同研究改進此一制度規範,除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法規制度等資料外,並蒐集、分析相關業者與專家學者對國內推動「漁產品產銷履歷追溯」制度的意見,期於制度規劃建置之初,能充分參酌各方意見以符合產業、市場與國際趨勢要求。
 
第二章 文獻回顧
 
  過去國內關於多功能漁港之研究文獻較為缺乏,近年來隨著漁業產值比重日漸降低以及各類漁業問題的增加,使得我國漁業面臨空前的變革壓力,而漁港發展方向也有必要加以檢討調整因應。另一方面,隨著政府逐步開放海域供遊憩活動使用及國人生活水準及所得提高後,對海陸游憩活動的需求日增,因此開發漁港多元化功能及發展休閒漁業成為政府所致力發展的重要措施之ㄧ,相關的研究文獻亦相繼提出,惟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文獻多在於多功能漁港的「規劃利用」與「使用效益」方面,在管理政策上的文獻較為有限,茲將上述文獻概要回顧如下:
 
一、有關產銷履歷(traceability)定義之文獻
 
  冉繁華(2005)養殖漁產品產銷履歷之全程追溯,係由餐桌一直追溯至養殖場的整個過程,生產端包括:種苗來源、飼料(餌料)、水質、底質及疫病用藥等的管理;運銷通路端包括:運輸工具、其環控因素、加工廠的管理及環境衛生、分切包裝處理過程的管理等,在末端通路包括:超市、餐廳或是傳統市場其環境衛生及保存與展售設備的管理等,都是整個「產銷履歷追溯」不可或缺的環節。透過可以追蹤及回溯漁產品在生產、處理、分切包裝、及流通販售等各階段之狀況,進行適當的履歷紀錄與資訊管理,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食品及安全衛生的資訊,確保漁產品「由魚池或船上到餐桌(From the farm or sea to the fork)」一貫化的安全性與品質。
 

  在國際標準組織(ISO 8402:1994)對產銷履歷( traceability)的定義,為對產品的產地、加工製造及其利用過程相關資訊均有詳細紀錄,且可以被追溯。在產品部分,可以連結從原產地、製造過程及運輸配送過程的資訊,對需求端提供足以推斷其對品質要求的背景資料;需具備國家或國際的基本檢驗標準,並仰賴資訊技術、程式設計及資訊系統連結相關資訊。
 
  美國食品科技協會的湯普森( M. Thompson 2005 )於「美國漁產品產銷履歷趨勢、系統設計與應用之潛力( Seafood Trace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Trends,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文中指出:產銷履歷( traceability)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套紀錄保全的系統,以定義追蹤及追溯產品,自消費者端迅速追溯到源頭生產者中之供應鏈各端點。產銷履歷一詞源自於一個簡單的概念,然而真正要連結從源頭的原料到整個產製過程到配送銷售。成功的產銷履歷必須具備三個重要議題,包括:一致性、資料標準化與清楚定義「可追溯資源的單位(traceable resource unit ,TRU)」,而定義TRU,則是在設計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中最困難的環節之一。 
 
  日本生產履歷專家木村彰利(2005)在訪臺報告中提到有關產銷履歷名詞定義,他認為產銷履歷是指可對產品之生產、加工處理、流通銷售等階段,提供相關資訊之追蹤與追溯。具體而言,就是在前述各階段,取得有關食品的進貨對象、銷售對象等紀錄,並予以妥善保管,透過識別號碼等的應用,以確保資訊的相互連結,使食品的追蹤與追溯成為可能的架構。尤其消費者最重視的有關使用農藥的栽培管理資訊,及在加工階段的原料資訊等生產者或製造者,所欲傳達給消費者的相關資訊的紀錄、保管及傳遞。為了履歷系統的建構,必須逐步建立「驗證」、「識別」、「資料建立」、「資料保管」與「資料驗證」等一系列的架構。
 
二、有關產銷履歷價值之文獻
 
  M. Thompson (2005)認為涉及到大宗產品進入全球市場,最大挑戰在於垂直整合供應鏈廠商,如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與獲得更大的利益;對長期的市場而言,則須提升消費者的認知程度與滿足其對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的要求。資訊與知識管理的進步將會提升產銷履歷的動能,協助廠商迅速回應來自內部的挑戰與外部的市場利基。
 
  Dickinson& Gledhill (2002)提出產銷履歷對大眾食品安全有很高價值, 他們認為建立產銷履歷系統,除對公司商譽有幫助外,還可針對食品中毒事件的保險與理賠,提供認證與釐清責任的依據,並因有清楚的履歷紀錄可以追溯,對降低產業風險有很大的好處。又因對消費者提供更多資訊與保障,使其對商品之願付價格提高,且對資源永續利用、改善管理效能及使國內產品安全規範與國際接軌極具意義。
 
  木村彰利(2005)透過追溯系統的導入,以全面掌握「從漁場到餐桌」的生產資訊,其當務之急在於促使相關人員理解。以日本而言,在賣場上有產銷履歷與沒有產銷履歷的產品,價格是有差異的;但是,並非有產銷履歷可以很明顯地把利潤提高。業者加入產銷履歷,是因為一般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太低,他們很怕買到有藥物殘留或對身體有害的產品,在不信任的情形之下,生產者及相關通路業者為了要讓消費者安心,就會附上產銷履歷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是如何生產的。因為消費者有不信賴感,生產者有危機感,所以才產生了這樣一個機制,起先不是為了讓生產者賺錢或是相關業者增加利潤,這是生產者的責任,要讓消費者知道有關生產過程的資訊,對產品產生信賴。另外,實施產銷履歷制度之後,在生產技術的提升或生產管理進步與投入資材與成本合理化也有所提升,進而產品商品化的效果更好,使整體產業競爭力提高。
 
  張正明(2006)認為,產銷履歷是因應國外市場趨勢,並保障國內外消費者食品安全。良好的制度促使生產者、加工製造業者與流通業主事者能以負責任的做法,確保漁產品新鮮及衛生安全。有了漁產品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消費者可以透過網路、手機或零售店提供的資訊,清楚地查詢或了解從生產到銷售過程的相關資訊;萬一漁產品發生衛生安全事故,能迅速追溯處理,將有問題的產品下架、回收及銷毀處理,生產者及消費者都能有保障。一般而言,消費者在資訊充足下做選購決策,就能減少食品安全亮紅燈的事件。
 

  胡忠一(2005)實施產銷履歷可使產銷資訊透明化,產品生命週期的各階段的使用者,分享合理資訊的權利及負擔應有的義務,從而獲得相關利益。其中,生產者利益方面,包括:品質保證、因應消費者申訴、退貨管理、掌握流通及在庫資料、貨物追蹤、保持良好生產環境、適當用藥、改善生產方法;在運送業者的利益方面,包括:提升運送效率、提升運送品質、提高服務品質;在批發業者方面,包括:抽驗品自動化、庫存管理合理化、食品過期管理、申訴協商、庫存作業合理化、退貨管理、配合規格標準適當處理、正確且容易使用標示;在零售業者利益方面,包括:有利於銷售點電腦登錄、抽驗品自動化、庫存管理合理化、食品過期管理、防盜竊及順手牽羊、防止仿冒、衛生儲藏;在消費者利益方面,包括:實惠安心、服務提升、提高食品安全衛生相關知識、利於衛生儲藏及調理。
 
  Golan(2004)認為站在廠商之立場,產銷履歷之施行必須考慮成本與效益,依產品之特性決定各個步驟之深度與嚴謹度。以下列舉產銷履歷之重要價值:
 
(一)區隔產地或生產者
  近年來台灣農漁畜產業歷經過豬隻口蹄疫、戴奧辛鴉蛋、綠牡礪鰻和吳郭魚的抗生素殘留,及石斑魚被檢出含有致癌物質孔雀綠等等事件,除了造成國內消費者恐慌外,對於產品的外銷更是遭受很大打擊。建立產銷履歷制度,藉由產銷過程的詳細紀錄及經過公正第三者驗證,使產品之生產、加工及運銷過程一一紀錄,並透過追溯碼使產品之物流與資訊流結合,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之產地或生產者,甚至生產過程與是否驗證通過或上市前是否經檢驗通過等,滿足消費者對衛生、安全方面之需求。又我國加入WTO後,農漁產品貿易面臨國際競爭;建構與世界接軌的認、驗證標準與食品安全資訊追溯系統,將有助於區隔我國與鄰近的低成本國家如中國、東南亞等地生產農產品,擺脫國際廉價劣質食品競爭。
 
(二)降低風險及釐清責任
  實施產銷履歷,由於生產過程及管理,均有詳細紀錄及資料保存,並制度化的內部自我檢驗,加強物品管理及疾病控制,降低在養殖區域內疾病發生的風險。除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節約生產成本外,其產品上市之後,萬一出現衛生安全問題時,亦可因產品清楚的標示、追溯碼及履歷資訊等,很快釐清責任找出害群之馬,將有問題之產品迅速下架、回收,並對相關業者予以處罰。避免單一食品安全個案問題,造成消費者恐慌而影響整個產業。
 
(三)責任、權利與道德
  責任與權利如影隨形,兩者關係密切,但有責任去做未必有權利。而權與責要在道德允許的前提下運作。參與是個「責任」,對不道德的行為應該有譴責或處罰,日後才不至有樣學樣,社會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而「道德」則要有共同的瞭解(共識),參與者有共識、共同的行動,也存在於給予適當的賞與罰。任何道德觀點必需以維持人的生存與發展自主性為基本考量,這是責任也是義務。如果相關業者善盡職責,把責任當成生活的目的去追求、去實踐,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同時願意去拉拔志同道合者,支持這條路上的同行者,把此一責任的完成可能性發揮到最大,將是成功之關鍵所在。
 
(四)提升產品安全性
  產銷履歷針對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動物健康福利必須進行風險評估,並以書面化紀錄。養殖場必須確保鄰近不具有毒性之植物、殺蟲劑或其他化學混合物,在生產管理方面有詳細的紀錄,並將其紀錄電腦化,確保產品之安全性;並於出貨後之加工、運銷與販賣相關資料介接與確認資料之正確性,產品之內容與紀錄之資訊透過公正第三者驗證其相符性。供應鏈相關業者必須對產品負起部分責任,由於經手之供應鏈業者之責任得以釐清,及為了信譽維護,將可大幅提升產品之安全性。
 
(五)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
  實施產銷履歷,生產者必須對生產過程的管理,包括:投餌、用藥等事項逐一紀錄,並透過公正第三者的驗證及藥物殘留等予以檢驗,為食品安全把關,對消費者而言,則可查詢所要的資訊;相關業者在建置及提供資訊時,則應考量消費者需求較高之資訊為優先。其提供給消費者的資訊內容,可透過追蹤及追溯系統的保證,使消費者可以安心購買,這也攸關消費者對漁產品的信賴能否提升。
 
(六)提升產業效能與競爭力
  養殖漁業能否與社會經濟及環境永續和協共存,其對種苗來源、飼料、水質及疾病的控制極為重要。如何做好適當的管理,在種苗來源、健康狀況,飼料品質及是否適當投餌,避免不必要或過度投餌造成殘餌使底質加速惡化,水質管理良好也是使養殖物得以健康成長之要因。另外,若有疫病產生時如何正確用藥及使用合法水產藥品等,不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投資節省成本,也可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及產品的安全衛生,因此訂定「良好農業規範(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使養殖業者有所依循,並確實紀錄養殖場工作日誌,將有助養殖漁業永續經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