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4 頁
壹、前言
近年來國際間相繼發生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等疫病,且國內部分農漁產品被檢驗出農藥或抗生素殘留過量,以及黑心食品充斥等事件層出不窮,引發生產者、流通業者與消費者的不安和恐慌。由於消費者對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日益關切,要求「食品的源頭管理與衛生安全」已成為國內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為順應此消費者需求,我國於2004年開始規劃推動農漁產品產銷履歷示範計畫,2007年起展開第一階段,擴大推動農漁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計畫,以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歐、美、日、紐、澳等國家對於食品之產銷履歷制度,除了立法規範之外,對於全面實施之時程,亦均訂定時間表。面臨當前全球化競爭及消費結構轉變的嚴厲考驗,政府及相關業者,應有所認知並全力以赴推動此制度。無論在相關法令之制定,或相關業者與消費者之教育各方面均應加快腳步,建立從「農場」到「餐桌」所有產銷資訊公開、透明及可追溯的一貫化保障制度。從源頭的土壤、水質,中游的飼料、藥劑等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產品衛生安全等,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及品質把關。除了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之外,透過產銷履歷制度的推動,更可提升產業經營效率,提高產品品質與附加價值,使產業轉型與升級。
2002年1月1日臺灣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後,農漁業面臨更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尤其同屬會員國之中國及東南亞鄰近國家,挾其低生產成本與大面積經營的優勢,面對此國際化貿易環境的衝擊,推動「產銷履歷」,建立安全、安心的環境,透由產銷過程的資訊化,蒐集運用相關資訊,以提升經營管理效能、產品之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貳、有關產銷履歷(Traceability)之定義
冉繁華(2005)指出養殖漁產品產銷履歷之全程追溯,係由餐桌一直追溯至養殖場的整個過程,生產端包括:種苗來源、飼料(餌料)、水質、底質及疫病用藥等的管理;運銷通路端包括:運輸工具、其環控因素、加工廠的管理及環境衛生、分切包裝處理過程的管理等,在末端通路包括:超市、餐廳或是傳統市場其環境衛生及保存與展售設備的管理等,都是整個「產銷履歷追溯」不可或缺的環節。透過可以追蹤及回溯漁產品在生產、處理、分切包裝、及流通販售等各階段之狀況,進行適當的履歷紀錄與資訊管理,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食品及安全衛生的資訊,確保漁產品「由魚池或船上到叉子(From the farm or craft to the fork)」一貫化的安全性與品質。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8402, 19942005)對產銷履歷的定義,為對產品的產地、加工製造及其利用過程相關資訊均有詳細紀錄,且可以被追溯。在產品部分,可以連結從原產地、製造過程及運輸配送過程的資訊,對需求端提供足以推斷其對品質要求的背景資料;需具備國家或國際的基本檢驗標準,並仰賴資訊技術、程式設計及資訊系統連結相關資訊。
美國食品科技協會的Thompson(2005)於「美國漁產品產銷履歷趨勢、系統設計與應用之潛力(Seafood Trace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Trends,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s)」文中指出:產銷履歷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套紀錄保全的系統,以定義追蹤及追溯產品,自消費者端迅速追溯到源頭生產者中之供應鏈各端點。產銷履歷一詞源自於一個簡單的概念,然而真正要連結從源頭的原料到整個產製過程到配送銷售。成功的產銷履歷必須具備三個重要議題,包括:一致性、資料標準化與清楚定義「可追溯資源的單位(Traceable Resource Unit, TRU)」,而定義TRU,則是在設計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中最困難的環節之一。
參、實施產銷履歷必須考慮成本與效益
「產銷履歷系統」只是一個協助廠商做好流程管理、提升效能、食品安全、品質及區隔產品得工具,而無法完全做到鉅細靡遺。因此Golan(2004)等人於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出版的「美國食品產銷履歷的經濟理論與產業研究(Traceability in the U.S.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ies)」一文中提到『完全徹底的產銷履歷是不可能的Complete Traceability is Impossible』,他認為沒有一套工具可以符合不同標的產品。不同產品所需要提供給消費者的訊息、提供方式、實施的深度、廣度及嚴謹度亦不同。其廣度指的是履歷系統所有的資料,關係者我們吃的東西,但是資料量越大,可能隱含有許多非必要的資訊而徒增成本。所謂深度指的是系統要往下追蹤與往上追溯的程度。在實務上,有些資訊對上一手業者而言是必須的資訊,對下一手業者而言卻是無關緊要的資訊,使其資訊前後之串接發生問題。而整體供應鏈其實施之深度,卻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與安全。至於,嚴謹度則是反映其確保追溯系統,可否正確表現產品的流程與特性;嚴謹度也影響到追溯之批量大小與可接受錯誤及風險之比率。其批量單位大小是以產品包裝容器、貨櫃或貨運車,產品製造、交易日期等。若嚴謹度低可能會影響產品安全與品質問題;嚴謹度高其錯誤率低及使用者接受度較高,但相對成本亦提高。在導入時必須依其產品之特性、成本、效益及消費者需求等因素來決定其實施之深度、廣度與嚴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