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03 九月 2015 分類:專題報導
列印
 
  也因為「淡水漁人碼頭」成功的案例,其他縣市及漁會也躍躍欲試,經過幾年的規劃投資,成果令人滿意,許多沒落或閒置的漁港經過再造以後獲得再生,台灣每一臨海縣市都有一處以上之休閒漁港,各地已經成型或建設中之重要多功能漁港。
 
(四)漁產品直銷中心
  民國79年台灣省漁業局鑑於當時台中區漁會財務狀況不良,經營困難,而梧棲港區攤販四處,髒亂不堪,乃決定在梧棲漁港興建假日魚市,當時由我個人陪同區漁會趙細讀總幹事、省議員楊瓊櫻至台灣省政府見連戰主席,獲得採納。乃於81年編列計畫補助興建,開啟了魚貨直銷中心的先河,梧棲直銷魚市計有生鮮區126攤位,面積3,444平方公尺,熟食區13攤位,面積1,769平方公尺及漁民銷售區(乾貨、休閒食品)等三部分,腹地大,加上聯外交通便捷,停車場可供停車1,000部,台中梧棲漁港成為中部地區旅遊休憩的新據點,為台灣一個大型魚貨直銷中心。不但改善了漁港的環境,也幫助了漁會的經濟事業,提高漁民所得,提供就業的機會。
 
  台灣省漁業局鑑於台中梧棲漁港直銷中心績效顯著,為梧棲漁港、漁會及漁民帶來了新的契機,乃陸續規劃其他漁港投資興建,如基隆碧砂港、台北富基港、新竹漁港、桃園竹圍、頭城烏石港、嘉義布袋港、屏東枋寮港等,除枋寮以外,其他漁產品直銷中心均能吸引大量旅客前來採購消費,成為休閒漁業主要的項目。目前已在規劃興建的漁產品直銷中心包括台北深澳港、桃園永安港、苗栗外埔港、彰化王功港、台南縣將軍港、台南市安平港、屏東後壁湖港、台東新港等地。
 
(五)休閒養殖場區
  釣魚是一種與大自然結合,修養身心的休閒活動,也是最早的漁業休閒,釣魚有釣淡水魚之溪釣、河釣、水庫釣及塭釣;以及釣海水魚之磯釣、灘釣、堤釣及海水魚塭釣等。戒嚴時期海上活動受到限制,釣魚幾乎為唯一最普通的漁業休閒。二、三十年前魚塭釣魚開始盛行,不論海水或淡水魚塭,假日釣客聚集,十分熱絡;十餘年前室內釣蝦也流行過一段時間,都市地區室內釣蝦場四處可見。
 
  養殖魚塭雖屬於生產性質,面積較大,特別在養殖生產區魚塭,土地遼闊適合休閒活動。民國82年台南縣北門海埔養殖生產區林獻策先生,首先申請加入觀光休閒漁業示範點計畫獲准,84年以觀海聽濤的涵意定名為「海濤園」,「海濤園」可使用之面積約10公頃,其中2.1公頃為傳統虱目魚養殖,室外循環水養殖貝、介類1.4公頃,室內循環水集約養魚0.3公頃,魚貨處理場450m2,服務中心(包括餐廳、會議室、展示區)450m2及作物栽植區,停車場等設施。民國85年台北縣山中傳奇休閒農場經營「彩虹鱒園」首開高山冷水休閒養殖場之先河。其後陸續有彰化縣漢寶合作農場(以文蛤為主),台南縣漁發休閒漁場(虱目魚、海水魚為主),溪南春休閒渡假漁村(虱目魚、吳郭魚為主),宜蘭縣大塭觀光休閒養殖漁場(蟳、海水魚為主),新水休閒養殖海釣中心(海水魚為主),花蓮壽豐休閒養殖漁業生產中心(以蜆為主)等都是較具規模的休閒養殖場二。
 
(六)水族及漁業文物展示
  台灣雖為海島,但具有規模的水族館一直未有設立,國人國外旅遊水族館幾乎為必選之景點,個人民國69年服務於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所時,曾在白沙鄉岐頭村(今澎湖水族館位置)籌設大型水族箱,箱中放養30-40公斤重之石斑,10-20公斤之鱸魚、海鰻及大型海水魚,吸引了許多到澎湖的遊客前去觀賞。台北縣野柳的海洋世界為國內第一座海洋動物表演館,成立於民國70年,館內有海豚、海獅及水上活動表演。民國75年水產試驗所之研究大樓興建,其一樓即為水族館,提供基隆地區教育休閒的新去處。此後,政府及民間均開始水族館之設立,如教育部在屏東籌設之海洋生物博物館,位在基隆之海洋科學博物館,農委會之澎湖水族館,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台東(成功)水族館,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民間設立之澄清水族館、新竹關西金鳥海族樂園、台北海洋館及花蓮海洋公園等,各水族館也設立主題表現自己的特色,台灣水族生物的展現已趨多元。
 
  台灣漁業發展過程中,聚積了許多豐厚的文化資產,工業化以後經濟快速發展,漁業經營、漁民生活、環境都有很大的改變,傳統的技藝文物逐漸凋零消失,漁業文化的保存與發揚更形重要。
 
  民國七十年澎湖文化中心設立海洋生態館,以澎湖漁業及海洋生態為主題展出,其後在政府的推動輔導之下陸續設立了農委會漁訓中心漁業推廣特種教室、水產試驗所總所(基隆)漁業教室、花蓮水產培育所漁業文物展示館、彰化區漁會漁業文化展示館、梧棲鎮農會農漁業展示館、東港區漁會漁業文化展示館、基隆區漁會悠遊館、魷魚公會魷魚文化館(高雄)、鮪魚公會鮪魚文化館(高雄)、宜蘭北關螃蟹博物館,均對漁業文物之保存與文化教育推廣有所助益,也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參觀。
 
(七)其他漁業有關之休閒活動
  除了前述幾種主要休閒漁業項目之外,尚有許多休閒漁業在不同地區推動,特別是參與漁業的體驗,探訪沿岸名勝古蹟,體驗漁村生活,參加民俗慶典,生態旅遊等,都為民眾所喜愛。
 
  石滬是最古老的漁法,係在潮間帶築石阻擋魚之退路,陷在圍石陷井中而捕取之。建造石滬必需具有地理條件如潮間帶傾斜度小、底質硬、潮差夠及充分之石材等。早期澎湖石滬捕魚為重要捕魚方式,大小石滬達四百座,如今雖然業經大量破壞消失,但部分石滬依然為漁村居民的附帶收入,澎湖七美之「雙心石滬」更具特色,也為媒體宣傳的標的,另在台北縣、苗栗縣經過維護也有幾座石滬保留為休閒體驗之用。
 
  地曳網俗稱牽罟,也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方法是將曳網一端留在岸上,由小漁船帶網繞行海上放網後將另一端交置岸上的人,兩端同時將網拉上岸,取網中之魚。地曳網之成本及漁獲早已不敷需要,從漁民作業中退出,但民眾在牽網過程中不僅可體驗漁民的作業,更有運動、團隊合作及感受收穫的喜悅,台灣北海岸、西海岸許多漁會或漁民即提供牽罟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吸引民眾前往。
 
  其實體驗漁業的項目很多,如立竿網、咕堆、蚵田採蚵、抓泥鰍、摸蜆兼洗褲、採海菜、魚塭收成、箱網養殖、定置網(小型),甚至各種水產品拍賣或加工都可以從參與中達到休閒、教育的目的。
 
  休閒漁業因起步較遲,許多活動陸續開發中,如海上藍色公路、生態旅遊、導遊潟湖、海上作業參觀、漁村民宿、漁業技藝、魚食烹飪、漁業節慶活動等都還在發展之中。(待續)
 
〈摘錄自漁業推廣月刊第2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