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03 九月 2015 分類:專題報導
列印
文圖/陳彥臻(臺灣區漁業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漁業署漁業推廣第254期
 
  在7月間,澎湖縣爆出有旅遊業者打著生態觀光的口號,招攬遊客觀賞保育類動物綠蠵龜,並提供讓遊客拍照的事件,孰知這已經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相關規定,因為綠蠵龜,已經是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在學者專家不斷的呼籲與澎湖縣政府的努力之下,早在民國84年即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公告望安鄉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自此望安鄉儼然成為綠蠵龜的故鄉,而大部分的民眾也都知道要好好保育這群珍貴的稀有資源。澎湖曾經發生某寺廟飼養將近20隻的綠蠵龜和玳瑁讓遊客拍照欣賞的事件,引起保育人士的關注,這雖屬少數個案,但也突顯綠蠵龜的保育觀念尚待加強與落實。母龜於每年的5、6月份開始上岸產卵,今年6月中,筆者至澎湖望安鄉採訪及親身體驗綠蠵龜保育的現況,希望透過報導再度強化此瀕臨絕種的海中生物綠蠵龜的保育觀念。 
 
■認識綠蠵龜 
 
  一般漁民口中的「海龜」,大部分指的是綠蠵龜,而事實上「海龜」還包含其他種類,全世界有7種海龜,而出現在臺灣海域的海龜就高達5種: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革龜和玳瑁等,其中綠蠵龜最受到民眾的關注。之所以稱為綠蠵龜,並非由於牠的外觀色澤而得名,而是因為綠蠵龜喜歡吃大型海藻或海草,牠將植物的葉綠素保存在其身體的脂肪內,因此而得名。所以綠蠵龜的顏色並非綠色,而是赤褐色甚至有的接近黑色,一般民眾因而習稱牠為「黑龜」或「石龜」,看起來有點像澎湖的玄武岩的顏色,所以當牠在黑夜中爬行在海灘上時,乍看起來就像是一顆會移動的大石頭。 
 
  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蟲類動物,而牠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海中度過,因為牠的演化過程中仍保留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牠會回到陸上產卵,形成了很獨特的生活史。而綠蠵龜普遍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因為綠蠵龜在產卵時特別敏感,如果在沙灘產卵時遇有光或有人類的干擾時,都會嚇跑牠。牠們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很高,當牠們對棲地確認後,無論洄游距離再遠,大部分的海龜都會回到原來產卵或覓食的地方。每年的3至4月,成熟的綠蠵龜會洄游到望安島或蘭嶼島的近海交配,等到5至6月水溫高於攝氏25度,母龜便開始上岸產卵。母龜在爬行大約半小時找到可以供牠產卵的地方後,會先用前肢挖出一個體洞(大洞),把自己埋在自己所挖的洞裡,主要藉此避開天敵,然後再用其後肢挖出一個直徑寬約70公分、深約50至60公分的小洞,就是牠的產卵洞,而這個過程中若遇到干擾,牠便會放棄產卵,等到隔日晚上再重新來過。若順利產卵,母龜會花大約10分鐘的時間自行將產卵洞掩埋起來。經過大約50天的孵化就可誕生許多小海龜,但是根據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陳久林表示,小海龜能成長到成龜的存活率相當低,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因為小海龜返回大海的途中,除了人類的破壞以外,也會遭遇到許多天敵的攻擊,如:沙蟹、臭青公蛇。而讓綠蠵龜不再上岸的最大原因,就是產卵地遭到人為破壞,改變了原來的環境,牠們便會放棄原有產卵的棲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綠蠵龜產卵沙灘棲地保護的緣故。當筆者實地到望安參與巡護綠蠵龜產卵時,研究生陳久林就指著沙灘沿岸村民住家燈火說:「像這樣的光線也會迫使綠蠵龜改變產卵的路徑。」 
 
  以前臺灣各海域的沙灘都有海龜上岸產卵的紀錄,但是由於海岸過度的開發與人為的破壞,目前在臺灣只剩下澎湖縣的望安鄉和臺東縣蘭嶼鄉的沙灘較能看得到海龜產卵的蹤跡,而尤以澎湖的望安因為更積極進行棲地保育,澎湖縣政府於民國84年1月17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公告望安鄉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也就是在每年的5月到10月期間,非經許可,禁止進入保護區,因此是目前數量較多且較穩定的綠蠵龜產卵地。而另一個還有少數綠蠵龜上岸產卵的地方-蘭嶼島,就沒如此幸運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黃文山博士,在今年的6月9日到16日在蘭嶼待了8天,只見到一隻綠蠵龜成功上岸產卵,與過去動輒十數窩的盛況簡直無法比擬,他擔心這是綠蠵龜在蘭嶼絕跡的前兆。因為每當產卵季節,遊客聚集觀看,尤其假日人潮更多,他憂心暑假期間,人為干擾與破壞的情形勢必更為嚴重。他呼籲:「蘭嶼在綠蠵龜上岸生蛋的夏季夜晚,可考慮不開燈或僅開五分之一的燈,以免燈光過亮驚嚇綠蠵龜;也希望當地人應參考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育方法,加強產卵地的保育與解說訓練,以及向遊客宣導,不要隨便傷害野生動物生命及棲地。」 
 
■ 保育綠蠵龜話從頭 
 
  在15年前,澎湖的漁民還把綠蠵龜當作是市場上的漁獲交易,且龜卵還是望安鄉民桌上佳餚的時候,在臺灣北部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有一個剛回學校執起教鞭的年輕學者,也就是這十幾年來致力於催生綠蠵龜保育的程一駿教授,他與其第一個入門研究生陳添喜,在民國81年一起踏上澎湖望安美麗沙灘,親眼目睹當時已經被國際列為保育動物的綠蠵龜慢慢爬上沙灘準備產卵的景象後,決心展開保育綠蠵龜的漫長之路。自此程教授進行了對綠蠵龜一連串的研究,隨後並催生設立綠蠵龜保護區,以及臺灣首座兼具教育與展示專用的綠蠵龜保育中心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