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2 頁
文圖 / 何立德(臺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自從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後,臺灣就正式邁入了『新休閒時代』。為了在週休二日能真正享受到歡樂時光,不管是選擇郊外的遠足踏青、下榻旅館飯店,還是選擇輕鬆放逐自己的心情,以“Do Nothing”的自由方式,悠閒遊走於海岸與鄉村間,已成為現代人選擇的度假方式。而若要讓自己的假期過得更精采、充實且經濟,就需要用心去尋找更具有知性及感性的遊程才能如願以償。筆者這次特別推薦另外一種以鄉村生活帶出的『體驗』旅遊,也是一種更知性及感性的新度假方式,除可一圓現代人的田園大夢外,同時還可更進一步認識咱們臺灣的『好山、好水、好人情』。
「鄉村體驗」深度旅遊,認識臺灣319鄉鎮
簡單的說,若能藉由臺灣各地的主題鄉村活動或是慶典的塑造,透過專業或是生活化的解說服務,並以輕鬆的導覽及旅遊體驗等的安排方式,就能讓遊客進一步認識臺灣319鄉的鄉鎮文化特色。此外,藉由各地鄉鎮的主題節慶活動或是農特產品的引領,讓國內外旅遊者很快就能深度體驗當地風土民情,感受不同的區域環境特色,並對當地有深刻的熟識與了解,進而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誼,這就是「鄉村體驗」的最大吸引力。而在鄉村體驗旅遊方面,可以安排設計親子田園活動、鄉村民宿體驗、漁村美食品嚐、休閒漁業活動體驗、山林踏青及生態導覽等,每樣都具有不同的經營特色,可讓遊客自在悠遊的認識鄉村。
旅遊兼顧生態、環保、社區
一個鄉村環境要做到優質化,達到適合旅遊的環境,需要社區本身具備獨特之處。除了要具備好山、好水的美麗山林環境外,更需要「好人文」的搭配,才能真正凸顯出優良的旅遊特質。現在放眼看到各地鄉村經營環境,常因遊客人潮急速增加,造成旅遊產業過度興盛而使品質變調,也因為商業機能快速成長後而忘了鄉下那種最真誠的接待方式,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所以遊客在享受優質鄉村旅遊環境時,其實都需要以一顆關懷及尊重的心來體驗當地,更須以「社區營造」價值,讓旅遊多點「社區溫情」。
就社區旅遊整體規劃而言, 目前在農委會的精選下已有十大經典農漁村及休閒農業區;另在觀光局的輔導下也有很多社區旅遊的聚落,以及文建會大力保留的文化聚落及社區深度文化之旅等,都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凝聚,輔以「共同營造」,並以「社區關懷」為發展軸心,搭配「環境保護、回饋社區」概念來共同經營。所以在社區中,嘗試以訓練導覽員來整合社區,結合當地產業策略聯盟來提昇服務品質,讓社區以「永續經營」概念來協助地方產業的發展,再配合當地環境特色來塑造主題文化活動,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用心,才能擁有一片旅遊社區的藍天。其實,社區這樣的經營精神,反倒容易讓遊客感染到當地自然的氣息,就如「南投桃米社區青蛙生態村」、「宜蘭珍珠社區的稻草工藝」、「花蓮光復馬太鞍社區」等社區旅遊,都是以溫情意識出發,讓來訪遊客產生認同社區的態度,多一分感受,就能一起為關懷社區多盡一分心力,更能觸動遊客感恩的心,而獲得遊客的認同。
「民宿式旅遊」逐漸蔚為風潮
對都市的上班族來說,每天在喧擾的環境中,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恆常的生活定律, 所以在假期裡,總想利用難得的悠閒時光,換個生活方式感受一下。尤其是在都會過膩了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更是想找個空間轉換心情,或是找個知心朋友聊聊天,其中遊山玩水就是最好的自然度假方式。但是這種度假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地區,而是需要在鄉村營造出優質的生活環境後,才能開始孕育產生。而且體驗式旅遊是屬於較知性、感性的度假方式,通常是透過當地的文化工作者,或是休閒農場、主題民宿以及導覽人員活動規劃導引等的介紹,才能深度認識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讓遊客在最短的時間認識及熟識當地。因此,遊客在當地第一位認識的好朋友,常常是導覽員,這也是讓遊客最容易滿足與樂而忘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