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2 頁
文/許雅慧 文字工作者(吳志學攝)
休閒漁業是利用海洋漁業資源、陸上漁業設施及漁業生產工具,結合當地生態環境、人文宗教等,相輔相成的規劃設計相關漁業活動或休閒空間,一方面提供民眾瞭解和體驗漁業生活,另一方面並達到休閒遊憩的功能。這種將漁業發展與觀光遊憩結合成的休閒漁業,不僅可以滿足民眾紓解壓力的需求,又能兼顧到漁業生產、漁民生活及漁村生態的「三生一體」的特色,是目前漁業經營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來,由於國人對於休閒生活品質日益重視,再加上實施週休二日後,國人休閒時間大幅增加,因此對於觀光休閒地點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不過由於台灣地區地狹人稠,觀光遊憩區的公共設施與遊憩設施普遍不足,所以每到星期假日時,全省各大風景區總是人滿為患,無法滿足與日激增的遊客需求,因此帶給休閒漁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位於北海岸的淡水河畔,一向是台北地區的重要休閒觀光景點。淡水夕照,自古即為台灣著名八景之一,經常吸引許多人到此流連忘返,觀賞落日斜陽,再加上台北捷運淡水線的通車,解決了淡水每逢假日便會塞車的惡夢,更加帶領淡水城鎮逐漸變為北海岸觀光遊憩的重點而生機蓬勃,成為台北人假日休閒娛樂的重要處所,除了可以遍嚐生猛海鮮與美食小吃以外,還有那閑情浪漫的水岸河邊可供散步談心與靜觀夕陽。
淡水小鎮因承襲著過去台灣第一大港的歷史背景,成為西方文化流傳台灣的進口處, 因此在淡水留下了許多異國色彩的建築風情,有歐式風格的紅毛城、領事館、醫院及教堂等,還有沈穩寧靜的日式建築,以及由閩南移植而來的漢族文化街道和寺廟等聚落特色,都成為淡水無可取代的迷人韻味。此外圍繞在淡水周遭的觀光據點還有紅樹林、關渡橋、海水浴場及八角塔等,絕對讓您的休閒生活豐富有趣且意猶未盡。
淡水漁人碼頭原為淡水第二漁港,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右岸,東有綿延的大屯山脈,西邊則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望,漁港景致優美秀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與台北縣政府聯合推動將漁港功能多元化,使天然勝景更添美意令人駐足。歷經兩年軟硬體設施的開發重建,以「淡水漁人碼頭」的新名,成為淡水最具潛力的觀光新據點,具有國際級休閒碼頭的規模,未來將邁向產業、旅遊、文化等功能多元且齊備的港口發展。漁人碼頭擁有豐富整個淡水鎮的人文內涵,其中包括假日觀光漁市、觀海餐廳等設施,將可媲美舊金山漁人碼頭。現港區內規劃有休閒步道、照明、植栽草坪綠化以及臨海木棧道、觀海廣場、公廁涼亭等,未來並將規劃建設人行跨港橋、公有客船碼頭、北縣魚市和臨海木棧道延長工程,已成為大台北地區新興旅遊景點。
藍色公路
台北縣境內海岸線長達一百二十公里,漁港有三十四個,沿岸景觀不但擁有許多岬角和灣澳,還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地質景觀,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海岸植物,深具觀光遊覽的潛力。因國人對於陸上活動需求已不滿足,對於海上休閒活動之開拓更值得開發,是為藍色公路計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始。
目前藍色公路規劃包括外海航線及淡水河航線,範圍包括淡水漁人碼頭、富基漁港、野柳漁港、澳底漁港、鼻頭漁港、龍洞遊艇港、深澳漁港及萬里漁港等單港進出或多港出入的遊程,遊覽景點幾乎包括北海岸、東北角及淡水河畔的萊萊磯釣場、卯澳公園、鼻頭角、南口公園、海洋世界、河濱公園‧滬尾漁港 ‧榕樹道、紅毛城等著名觀光勝地。
娛樂漁業漁船
一般漁船作業至少需要船員兩人以上,但是魚獲數量並無法保證是否足夠生活所需,若是改為漁釣船經營,則只需要一名船員,可以節省人力從事其他生產事業,而且漁釣船的漁獲方式,不僅只是娛樂休閒的功能,同時對於漁業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具有相當大的助益。
淡水漁港現有娛樂漁業漁船,其租船方式可分為包船或個人計算,一般較適合釣魚的季節為每年三月至十月,主要釣魚漁場多在富貴角及基隆嶼等海域,釣獲魚種為:白帶魚、紅目鰱、紅魽、鰹魚、透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