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日前,在徐偉研究員的帶領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鹽鹼魚類課題組在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呼蘭試驗站對從達里湖移植的2000餘尾高原鰍(Triplophysa dalaica)進行篩選,經人工藥物催產親魚20組,獲得魚卵1萬餘粒。由於受到長途運輸、性腺發育、繁殖技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最終出苗300餘尾,這標誌著達里湖高原鰍移植黑龍江地區獲得初步成功,為北方鹽鹼水域的開發利用,又增加了一個優質養殖魚類新品種。
達里湖高原鰍,俗名叉尾巴鰍、後鰭條鰍、後鰭巴鰍等,隸屬於鯉形目、鰍科、條鰍亞科,主要分佈於黃河自蘭州以下的干支流和內蒙古的一些自流水體,海河水系,棲息於河流的緩流河段和靜水湖泊中,具有抗寒、耐鹽鹼、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近年來,由於環境條件的惡化,達里湖湖面面積逐漸較少,水位下降,漁業資源出現衰減的跡象。
自2000年開始,黑龍江所已先後引進了大鱗鲃、鹹海卡拉白魚、達里湖瓦氏雅羅魚和達里湖鯽等耐高鹽鹼魚類品種,目前,科研小組正在開展達里湖高原鰍的人工苗種培育和養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