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一財網
藏族詩人娘吉本在青海湖邊為了拆解非法捕撈湟魚的漁網不慎遇難,再度引發社會對湟魚保護的關注。有環保人士透露,一條湟魚一年才長一兩肉,但收購價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有的盜捕者一晚就能賺取近20萬元。
2015年2月,青海省剛察縣和海晏縣相鄰的湖面,兩地巡護志願者和漁政、警方一起在湖面上搜尋非法下的魚網。
萬瑪才讓托著一條從網上摘下的足有30公分長的湟魚。幸運的是,這條湟魚還活著。他說,這條魚足有幾十歲,非常珍貴。
入冬的青海湖湖面開始冰封。這時候,一些盜捕湟魚的捕獵者開始活躍起來。一條湟魚收購價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促使盜捕者鋌而走險。
這次護魚行動,南加和巡護隊員共放歸了200多條湟魚,不過死亡的更多。(圖片均來自新華社)
6月26日晚,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江西溝,藏族詩人娘吉本(筆名卡瓦娘吉)跟往常一樣叫上幾個朋友,打算去青海湖邊拍攝非法捕撈湟魚的證據。就在前一晚,他們剛剛撞見幾個可疑的偷獵者在非法捕撈湟魚,但苦於一時沒有證據,對方根本不認賬。當晚八點時,經過一番仔細搜尋,娘吉本興奮地給一個朋友打電話,表示已經拍到了確鑿證據,圖片、視頻具全。末了,他還跟朋友打趣,“不用你來接,我馬上就能回去。”
但是,這個26歲的生命卻意外隕落在了他一生守護的青海湖。就在動身返程前,他們一行人發現湖面上漂浮著非法捕撈湟魚的漁網,娘吉本主動下水拆解,“沒想到他往湖裡走了不到20米,就陷入了水坑”,“整個過程僅僅持續了1分鐘左右。”悲劇發生後,中新網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的一篇微博率先還原了這一事件。
娘吉本不慎遇難的消息傳來,再度引發社會對湟魚保護的關注。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物種,學名裸鯉,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目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過,湟魚一年才長一兩,個頭不大的它們為何引得偷獵者如此瘋狂?
“湟魚的價格很不穩定,這兩天西寧的市場價是15元一斤,但是有時候會賣到五六十元一斤。一盤就要近200元,也就只有三四條。一個十幾人的偷獵團隊,一晚上能下幾百張網,每張網上能有10到50條左右的魚,一個晚上就能賺取近20萬。”環保人士邵文傑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這樣解釋。對此,常年在青海湖邊堅持拆除非法的牧民南加也向記者表示了擔憂,“我們拆掉的網能有上萬個,時間越長,網上的魚越多,一個網放上三天,上面能有300多條魚。”
小河大壩成為洄游季奪命之地
每年5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湟魚洄游產卵的高峰期。為了繁育後代,成年湟魚逆流而上,長時間的水流衝擊有助於它們性腺成熟,產下後代。而隨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開發,大壩的興建阻擋了湟魚洄游的道路,數米高的大壩不但成為難以逾越的“龍門”,更引起一些小河斷流,使湟魚困死其中。
今年五月,一批志願者成功為湟魚搭建了一條洄游通道,邵文傑是其中之一。對於青海湖湟魚的生存現狀,他表示:青海有30多條活水河流,每到這個季節就會成為湟魚的產卵地,但是它們的水量很不穩定,一旦斷流,湟魚就會困死。
據邵文傑介紹,政府對一些比較大的河流,如沙流河,有較好的監管。但是,一些小河流並沒有這樣的待遇。他以正卻乎河為例,這是是地處黑馬河鄉的一條小河,臨近青海湖,流量不大、卻是湟魚洄游的重要通道。十多年前,這條河上修建了兩座小橋,橋底下是混凝土,兩邊是自然的河床。多年的洪水把水泥底下的河床掏空,形成了落差,最高處有一米,就像一個瀑布。“湟魚有跳躍的能力,但是跳不了那麼高。近兩年,我們募集了一些資金和人力,建了一個通道,幫助湟魚通過。”
正卻乎河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青海湖邊還有不少同樣缺乏監管的小湖,成為湟魚“殺手”。在青海湖北邊的哈爾蓋鎮,有一條渠,是為了灌溉需要而建,看起來卻像一條河。“湟魚不知道,還是往裡面游。渠上面有一個土壩攔著,水都被引到農田裡面,導致渠裡經常沒有水,斷流沒有規律。它們進去之後,很容易被困在裡面。”為此,邵文傑給當地政府寫過公開信,也得到了回復。“他們在河口用沙袋和鐵絲網築造了一個壩,後來,水流過大把這個土壩衝毀了,就又有一些湟魚進去了。”他認為,總體來說,今年的形勢比去年要好一些。“但很多措施都是針對大河流,對於小河流沒有涉及到。”
一夜20萬,暴利驅動瘋狂捕獵
南加很早就關注到湟魚保護的迫切性。作為青海湖邊的牧民,保護青海湖的生態是傳統,也是他們身體力行的實踐。“湟魚保護我做了近十年,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兩個人,到2012、2013年的時候,志願者最多可以達到200到300人。”
但是,湟魚偷獵者以團伙作案居多,一個團隊有時會多達20余人,下網、運輸、觀望均有專人負責。據邵文傑介紹:志願者有時會和他們發生正面衝突,如果偷獵者不算太多,志願者就會上前勸阻、舉報,但如果對方人數太多,就可能威脅到人身安全。
2013年冬季的湟魚偷獵情況特別嚴重。2月,湖面結冰後,盜獵者從四面八方進入青海湖,傍晚他們在冰面上鑿開一個洞下網,等過幾天收網,盜取大量湟魚。當時,南加正在湖面上拆網,猖獗的偷獵者特別多,與志願者的人數異常懸殊。
於是,南加給邵文傑打了電話,讓他幫忙在互聯網上傳播這件事。“當時,我們第一次行動有100多人參加,也發現了盜獵者。但是,漁政部門的人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們在湖面上像征性地轉了一圈,看了看就走了。”
這之後,邵文傑通過自媒體發了很多東西,也得到了一些響應,一條有關盜魚器電池的微博就被轉發了2000多次。“很多媒體關注到湟魚保護,引起了漁政的重視,這算是一個開端。從那時起,官方漁政的力量明顯加強,尤其是青海省級的漁政。”他補充到,“(除了)當地的志願者一直在堅持拆網、舉報非法盜獵,去年起,漁政的作用也逐漸加大,盜獵情況明顯沒有2013年那麼猖獗了。”
不過,南加認為,目前志願者的力量還比較薄弱,難以形成穩定的力量進行湖面監管。他呼吁更多媒體來到青海湖附近,曝光違規售賣湟魚的飯店。邵文傑的觀點則有所不同,他更看重市場的控制。“之前對‘不吃湟魚’的倡導做的還不夠,我們接下來會從監督市場出發;其次,我們會發展一些志願者去監督青海湖周圍的餐館不要販賣湟魚。”還有人提議封鎖物流通道,“所謂物流控制就是設置關卡查,讓湟魚不那麼容易被卡車拉到西寧、蘭州這些地方,包括214國道旁邊的小餐館。”邵文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