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裡,“魚”排在“米”前面,可見一口魚鮮對於湖南人來講有多麼重要。眼下,長江全流域和湖南省東洞庭湖,已進入長達四個月的全面禁漁期。
“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擔魚”,春季是天然水域魚類的繁殖期。按相關部門出台的禁令,禁漁期的四個月時間裡,湖區禁捕區禁止一切捕撈;加大湖區水域的執法巡查力度,嚴格實行“船進港、網入庫、人上岸、湖中沒有漁船、水中沒有網具”的禁漁目標。
是的,禁漁令就是這麼決然。過去,由於無序開發、過度索取,長江和洞庭湖都“病”了,且“病得不輕”,水中的魚類不論是數量和種類的衰減都觸目驚心。湖南已在洞庭湖實施多年禁漁措施,同時採取增殖放流等手段,改善和優化生物群落結構。
相比過往,洞庭湖這次春季禁漁,加大了對違禁捕撈的處置力度:對違禁捕撈的漁船、漁具、漁獲物和違法所得一律沒收,禁漁補助、油補資金一律取消,情節嚴重的一律吊銷捕撈許可證,人員一律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只有罰到心痛、以儆效尤,才能形成執法威懾,真正把“欠江河湖海的還給江河湖海”。
有人會說,民以食為天,長達四個月的禁漁期,千家萬戶的餐桌和漁民的生計怎麼辦?這樣的擔心可以理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得益於發達的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如今禁漁期間湖南人想要吃遍全球漁獲、海產都不是難事;同樣,來自洞庭湖的魚產在市場供應中佔比並不大,禁漁不大可能導致市場價格波動。此外,湖區漁民大多已轉產轉業,從打漁能手變為養殖能手,漁村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到處都有發家致富的機會。
“發展道路千萬條,生態保護第一條”。全國兩會會場之內,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亮相首場“委員通道”時傳出喜訊:洞庭湖江豚數量增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長江水質得到了一定改善。會場之外,從“向江湖要魚”到“為江湖護魚”,從竭澤而漁到給江河湖海以充足時間“休養生息”,湖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護衛綠水青山,一點都不含糊。有理由堅信,沿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的方向繼續努力,湖南“一湖四水”就定能迎來水清魚歡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