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煙台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工作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8年,煙台加快漁業供給側改革步伐,新產業新業態成突出亮點。其中,“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三大創新模式在全國推廣;漁業同旅遊、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全市休閒漁業產值達到45億元;海洋牧場現代化全國領先,全市已建成百萬畝海洋牧場。
回顧2018年,煙台漁業的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佈局不斷優化,一產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二三產業發展提速,逐步形成了集養殖、增殖、捕撈、加工、休閒等為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
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台召開,“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三大創新模式在全國推廣。萊州、開發區、海陽大力發展封閉循環水生態養殖,促進水產養殖業高效集約發展,全市封閉循環水養殖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約佔全省的40%。開發區創新建設“藍色種業矽谷”,為全市乃至全省水產種業發展提供新模式。全市水產種苗業實現產值29億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煙台大力推動“海洋牧場+海洋裝備+旅遊”的休閒漁業發展新模式,促進漁業同旅遊、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全市休閒漁業產值達到45億元,增速18%。
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3處,新獲批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0處,全市已建成百萬畝海洋牧場,規模全國最大。新增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台8座,總數達到11座。全省首個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建造完成(長島弘祥和中集來福士共同合作);全省首個深遠海管樁大圍網養殖項目完成並已開展養殖試驗(明波水產自主研發建造),年可產海水魚500噸,產值3000多萬元。
煙台市縣兩級紮實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共抽檢水產品1374批次,合格率99.5%。海陽市率先建成了全市第一個縣級水產品質量追溯平台。長島縣建立質量安全約談機制,加大漁業企業監管力度。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棲霞市等10個縣市區整建制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有9家通過驗收,創建率排在全省前列。
“煙台海參”美譽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先後成功舉辦“2018中國(煙台)國際名優海參博覽會暨海洋食材採購大會”、“煙台海參”健康中國百城傳遞尋找百歲老人等品牌宣傳活動,煙台海參品牌價值提升到42.4億元,在全國農產品品牌位次從2017年的第30名提升至第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