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05 七月 2015 分類:中國漁業新聞
列印

 

出處:東南網(福州)
 
 

 福州市民在閩江放生毛蟹,這是海洋漁業部門曾在增殖放流時選擇的物種,適合淡水放養。
 
  日漸流行的放生
 
  “你們自由了……”近日,福州的何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這是一次快樂的放生……”配圖裡,從市場買來的幾麻袋的毛蟹等生物正被投入閩江。每個月,這樣的活動有三四次。
 
  “上周被朋友要求一起去超市裡買了幾條挺貴的活魚,放生到內河裡,但我非常懷疑這些魚在城市內河裡能否存活。”家住鼓山的劉小姐告訴記者,她的朋友與一些“志願者”幾乎每個月都會購買大量鳥類到山裡進行放生,認為這是一種“功德”。“後來看到有一些住在河邊的人,直接把剛放生的魚釣起來帶回家,我就更疑惑了,這樣的放生有意義嗎?”
 
  “除了泥鰍、黃鱔等,巴西龜也是顧客買去放生的主要動物。”一位花鳥市場的商戶告訴記者,特別是每到農歷初一、十五等日子,每天都能賣上幾麻袋。今年5月,福州有市民大量購買巴西龜,將近萬只巴西龜放生於閩江北江濱。
 
  福建省觀鳥協會會長楊金告訴記者:“我省放生的鳥類主要是麻雀、椋鳥、八哥、畫眉等,到野外觀鳥時,經常會遇到有人將幾百、上千只鳥類集體放生,特別是在福州的森林公園、鼓嶺、壽山等地附近的森林裡。”
 
  盲目放生危害不小
 
  “幾百只果子狸,幾千條蛇,上萬只青蛙……找個山清水秀處一
 
  放了之。場面當然是很壯觀,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結果呢?這些從很多地方收集來的動物們被集中放逐在一個狹小的棲息地,它們能不能找到立足之地,能不能填飽肚子,人們似乎很少再加以考慮。”果殼網主筆、科學松鼠會成員“瘦駝”質疑道。
 
  “盲目放生有許多危害。”楊金說,首先,大量生物一次性地在狹小的環境中投放,嚴重超出環境負荷,它們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生存所需的必要空間,導致“放生不生”;其次,將人工養殖生物放生到野生環境中去,或錯把海魚放回河裡,沒有考慮到魚類與水質、水深、水溫的習性盲目放生,不宜生存的
 
  環境也會致它們的死亡,其屍體還可能引起環境、水體等污染。
 
  此外,隨意亂放外來物種,可能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本地物種的滅絕。據介紹,受到放生者青睞的巴西龜,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巴西龜會大量捕食小型魚、貝及蛙類的卵、蝌蚪甚至其他本地龜類,這對於本地物種來說,簡直就是浩劫。”楊金說,福州鼓山的某個放生池就曾因市民將巴西龜放生導致其中許多常年生活的魚類大量被殺死。“外來入侵物種往往可能會對新環境構成嚴重的生態破壞,這種放生可能變成了殺生。”
 
  更嚴重的是,放生可能引起黑色產業鏈。“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楊金說,以放生鳥類為例,由於大量的市場需求,一些“二道販子”委托農民到山林裡捕捉野生鳥類,再賣到市場,最後集中賣給放生者。“在捕捉、儲存、運輸買賣、放生途中……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大量的鳥類因驚嚇、飢餓、染病、爭鬥而死亡,我們就曾目睹在放生時有大量鳥類因相啄而奄奄一息,甚至因飢餓啄食同類的屍體。”他說,今年5月,香港的嘉道理農場就曾作出統計,“每放生一只雀鳥,最少有10只雀鳥在運送途中擠逼的環境下死亡”。
 
  放生也是技術活
 
  “放生動物應充分尊重動物的習性,還要兼顧放生的環境、地點、動物數量以及天氣等等因素。”楊金建議,對於野生動物,國家已有明確法律規定不允許買賣;對於外來物種,放生之前應該先向國家林業或漁業部門報備;若想放生魚類,海洋漁業部門每年都會定期組
 
  織增殖放流,其種類、時間、地點都是經過科學研究的,市民可以向相關部門咨詢。
 
  “放生,在西方,它只是野生動物復健(wildlife rehabilitation)的最後一個環節。”“瘦駝”告訴記者,所謂野生動物復健是指為那些受傷、遭遺棄或者其他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提供救護、安置、喂養,最終使其返回自然的活動;在將動物放歸之前,要經過收治、穩定狀況、初步檢查、初步治療、康復治療、放歸前訓練等一系列步驟,是項“技術活”。
 
  他介紹說,放歸地點的選擇很有講究,研究表明,將爬行和兩棲動物放回原生地方圓1000米之內才能保證其日後的存活,對於野外捕獲地點確切的野生動物,放歸時應該盡量接近原處;放歸的時間也很講究,比如冬天不是放歸蛇、龜等變溫動物的好時候;對於收治的候鳥,問題要更復雜些,如果康復時已經過了遷徙季節,最好將其放歸到它的遷飛目的地附近……
 
  記者手記>>>
 
  近年來,放生逐漸成為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這個以愛護生命、人道主義為出發點的行為,由於缺少行為人缺少科學素養,引發了一些環境問題和人道主義災難。
 
 
  這樣的情況並不獨見。多年前,台灣也曾因不科學的放生,造成了掠食性虎魚影響水庫生態、外來的泰國塘鲺魚入侵影響生態與本地物種復育等問題,引起了輿論的批評與宗教團體的反思。此後,有科學研
 
  究機構推出了一本《正確放生參考手冊》,對放生的目的、風險、法規、守則等一一列明,對放生的物種選擇、方式、地點、時間、數量等作出建議。在亞洲一些有放生傳統的國家和地區,也都有民間團體或政府機構、媒體聯合開展宣傳活動,對規範放生行為作出宣導。
 
  放生的現代性實踐,應是美好的發心,加上社會力量與相關部門的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持。
 
    作者: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