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海峽都市報
海交所大廳上方的屏幕上,跳動著世界各地海產品的實時價格
N海都記者 邱也栩/文 包華/圖 實習生 林雨芳
海都訊 做了20多年水產生意的老陳從沒想過,有一天,海產品交易會像買賣股票一樣進行。由於採用了“互聯網+交易所+電商”的新模式,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以下簡稱“東盟海交所”)幫助企業拓展了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
電子交易平台 對接兩端、節約成本
東盟海交所位於福建水產大廈,去年3月16日掛牌運營,是大宗海產品現貨進行“線上交易、線下交收、跨境結算”的交易平台。
交易所主席江雄介紹,東盟海交所實行會員制,吸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產品生產、加工、貿易企業及擁有大宗海產品和海產資源的龍頭企業為會員。目前,交易所主要採用協議交易和競價交易模式,共有帶魚、大黃魚、對蝦、魷魚、魚粉、海帶等11個交易品種。
江雄說,東盟海交所將傳統的舖位經濟向電子席位經濟轉變,能為會員提供規範、公平、公正、公開、便捷的第三方電子交易服務。
昨日,記者在東盟海交所內看到,牆上四面都掛著顯示行情的大屏幕,有商品名稱、開盤價、最新價、漲跌幅、訂貨量、成交額等,交易情況一目了然。
交易所相關人士說,海交所直接對接源頭和終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以秋刀魚為例,比傳統的海產品交易節省了20%~30%的成本。
截至2016年3月,東盟海交所共有交易商服務機構190多家,產業會員120多家。
進境水產品 集中查驗、分批核放
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自貿區對東盟海交所進境水產品採取“統一申報、集中查驗、分批核放”模式。即允許未交割的進境水產品由海交所或指定的代理人,先行統一辦理審批和報檢手續,實施先入庫後集中查驗;而後根據企業訂單信息分批核銷、驗證放行,減少了貨物滯港時間和費用。
“該項舉措為全國首創。”上述人士說,得益於此,企業平均每個集裝箱能減少1.5天的通關時間(原平均需要4天),每箱節省電費、港雜費、集裝箱使用費等約500元。
去年,我省發布了《關於支持福州新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東盟海交所加快發展的十三條措施,推動東盟海交所在“海絲”沿線主要國家設立分中心;《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中,東盟海交所亦被列為八大“海絲”重大平台之一。
目前,東盟海交所馬來西亞分中心已進入實質性商務談判和業務審批准備階段;緬甸分中心已著手籌備,緬甸漁業局有意向在東盟海交所設立緬甸漁業辦事處;與日本長崎魚市場的合作也正在進行中。
同時,結合對台特色,福建省商務廳已向國家商務部申請,擬以東盟海交所為試點單位,將大陸對台貿易的ECFA協議中的水產品早收清單擴大。
數字
自上線運營以來,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已發展漁企會員125家,其中東盟國家會員3家,台灣和香港會員各1家,發展交易商1057家;實現線上總交易量約3.7億批次,截至2月底交易總額達2409.7億元人民幣。
政策
支持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做大交易規模、加大金融財稅扶持、推進貿易便利化。
亮點
支持交易所在海絲沿線國家設立海外倉儲,對建倉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補助;支持交易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倉儲集散配送中心和O2O展示交易中心,對場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的,按其購買或租用土地費用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