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國海洋網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一種深海新物種,命名為“發現原深茗荷”,是一種甲殼類動物。記者昨日從海洋所了解到,該物種是我國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的新物種,填補了生物進化的甲殼類動物研究空白,也是“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探索中的重要發現。據介紹,這種生物雖然僅發現1只,長度僅有1厘米,卻讓生物分類學中新增了一個“科”,並得到國際認可。
據了解,該項成果由中科院海洋所甲殼動物課題組的任先秋研究員和沙忠利博士完成。 “沙忠利博士跟隨科學號出海考察,並抓取了海底熱液區岩石,獲得了這只陌生生物,我們通過一年的研究後,最終結果受到了國際學術界認可,從時間上來看,算是十分快速了。”任先秋研究員告訴記者,新物種的發現地點是沖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科學號上有一台抓取海底樣本的機器人,名字是“發現號”,通過機器手下潛,在溫度高達數百攝氏度的深海熱液區採樣,這實際上是海底的煙囪,不斷噴出高溫物體,周圍的生物都保持在比較原始的狀態,基本上都是“活化石”。
“中國在這方面研究較少,2014年4月的這次樣本採集,沙忠利博士採集到了這只生物,我們通過解剖、繪圖和研究,發現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任先秋介紹,該生物僅1厘米長,形態特徵很特別,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有柄類向無柄類演化的中間類群。經研究確定,它屬於甲殼類動物,在生物演化史上屬於重要階段,但現存的“科”極少,尤其缺少海底高溫熱液區的生物樣本研究。
關於這只“發現原深茗荷”的科研價值,任先秋認為,深海物種多樣性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但由於深海樣品採集困難,多樣性研究進展緩慢,新物種的發現在生物演化史上找到一個新點,而且是現生生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國際學術組織和專家非常認可,建議我們做一些分子生物學研究,也就是DNA檢測,分析與其他科的生物有何種關係。”任先秋研究員表示,可惜生物只有1只,以後採集到更多樣品後,課題組一定會開展相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