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旅順海洋漁業局副局長金廣勝不斷接到來自轄區內的海帶養殖戶的電話,讓他幫助聯繫買一點本地育苗企業的海帶苗。今年,大連海寶漁業與中科院海洋所的專家合作三年時間,研發出了適合本地水域環境特點的海帶苗種,產量會增加30%,這是大連近20年時間里首次有了自己的海帶苗種。
長達近20年,大連居然沒有自己的海帶育苗
大連中國海帶的主產區之一,出產中國質量最好的海帶,可是,你知道嗎?大連居然沒有自己的海帶苗種。每年海帶種植季節裡,大連的海帶養殖戶都要集體到山東和福建地區購買海帶苗。
“大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連就沒有了自己的海帶育苗室,而大連海帶養殖戶又很多,我們只能到山東、福建等地購買海帶苗。”旅順的養殖戶老李說,最早是到山東買海帶苗,山東的企業心很齊,對大連的養殖戶會一致提高價格,各家出價高度一致,不會相互競爭,這樣大連的海帶一直受制於人。
據了解,每簾500元左右的海帶苗,山東商戶賣給大連的價格居然高達1400多元。
在旅順地區,就有大約4萬個養殖台筏,大約4萬畝。據旅順口區海洋漁業局副局長金廣勝介紹,旅順的海帶年產量不大,大約有20萬噸左右,但是這20萬噸在中國算是高端的海帶了,除了西藏地區外,全國各個省份都有旅順海帶的影子。
大連為啥沒有海帶苗?
據大連市海洋漁業局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海帶養殖面積達8萬多畝,養殖台筏近10萬台,年產量約80萬噸。
作為中國最好的海帶生產地區,大連如此大面積的海帶種植的都是山東和福建的苗種,這是為什麼呢?
業內人士對此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海帶對於中國來說,屬於外來品種,在建國初期時由日本傳入中國大連,在旅順得以生長。後來,野生的海帶品種在大連得到人工的馴化和培育,“中國最早的海帶養殖在黑石礁的石頭上, 那是最早的人工養殖海帶,後來有了海帶育苗室。”旅順漁業龍頭企業大連海寶食品公司副總經理冷曉飛介紹說,到了本世紀初,大連的育苗室開始集中培育人工鮑魚苗和海參苗,很快就沒有人再去研究海帶育苗了。
而恰恰在這個時間裡,大約有20年時間,山東的海帶苗產業開始成長為中國的海帶苗產業基地。“後來有了福建海帶苗進駐大連,他們也是用了20年時間在大連市場站穩了腳跟。”金廣勝介紹說,山東海帶苗一家獨大時,大連養殖戶其實事很受氣的,後來有了福建的加入,多了選擇,情況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大連養殖戶仍然受制於人。福建連江居然發展成為了中國的海帶之鄉。
外地苗種在大連水土不服,大連企業自己發力研究出低溫海帶苗
把山東或福建的額海帶苗拿到大連來養殖,會不會水土不服?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
據了解,近些年,大連的海帶養殖出現了爛葉、死亡等現象,給養殖戶帶來損失。“我們尋找原因,卻找不到,後來分析,應該是水溫的問題。”金廣勝說,南方海帶苗採用的技術是雜交抗高溫苗種,適應南方的水溫條件。而海帶喜低溫,大連其實具備海帶育苗條件。
為了找回大連的海帶苗種,鼓勵本地漁業企業研發適合本地的海帶苗種,大連海洋漁業部門多次帶企業去南方考察學習,研究對策,三年前,大連海寶漁業公司改造了原有的鮑魚育苗室,與中科院海洋所專家逄少軍教授開始了海帶育苗研究。逄少軍教授是中國藻類學會首席專家,是世界藻類學會唯一的中國專家,對大連投入海帶育苗研究投入了很大熱情。
經過了三年的努力,海寶的海帶育苗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經過了3年試驗,現在已經進入到定向選育階段,下一步,海寶的海帶苗將進入申報國家新品種階段。
今年,海寶海帶苗可以提供1萬台筏的養殖,按照幾年的試驗結果,產量可以提高30%。“這僅僅能夠滿足旅順地區50%的需求。”金廣勝說。
大連市海洋漁業局副局長李俊對此評價說,“海帶作為大連的傳統產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海帶的主產區之一,我們的目標是提高質量,這與苗種的質量息息相關。多年來大連沒有自己的苗種產業,是與這個地區的產業地位不匹配的。我們鼓勵和支持大連企業開發適宜本地養殖的海帶品種。”海寶的研發具有行業示範作用,將帶動這個產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海帶產業比鮑魚更有價值
過去,海寶漁業的育苗室是培育鮑魚苗的,山東的鮑魚養殖戶大多是從這裡進苗,近幾年,鮑魚產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連海寶漁業公司董事長許淑芬及時調整了結構。“改造育苗室,就花去了300多萬元。這是很多小企業無法做到的。”金廣勝說,這是海寶能帶頭做出改變的原因。
許淑芬說,她對海帶產業的發展比鮑魚更有信心,她說:“我的信心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海帶是鹼性食品之王,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海帶的市場會越來越大;二是海洋的生態平衡對海帶有需求,海帶是鮑魚的餌料,這個需求也很大;三是這是海水淨化的需要。”
許淑芬坦言,作為全海洋產業鏈公司,海寶在這方面存在短板,也需要補齊這個短板,未來,海寶還會擴大對海帶育苗的規模。
來源:海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