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25 九月 2015 分類:中國漁業新聞
列印


出處:經濟日報 記者 陳煜


福州已形成了以鮑魚、海帶、南北白對蝦、鰻鱺等為主導的多個特色優勢產業。圖為漁民在采收海帶。

福州促進水產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產加工品不斷湧現。圖為海產品加工生產線。

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已形成“育苗—養殖—加工”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年產值逾20億元。圖為定海灣國家級鮑魚生態養殖基地。

漁業是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近年來福州市在水產養殖、加工和遠洋漁業方面不斷創新,藍色版圖越畫越大——

福州連江縣坑園鎮下嶼村的漁業碼頭上,海風陣陣,南洋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鄭仕立正撥著手機,他要和搬運公司聯系,把堆放在眼前的100多張漁網、1000多片籃蓋以及發動機、增氧機等漁業器具裝到船上,運往印尼巴淡市。

“此次回來主要是采購一些生產用具,在印尼這些工具價格很高。去年,我們在巴淡市海上養殖場養殖了幾百箱的東星斑、青斑等高檔海鮮產品,收成很好,而且在印尼很快銷售一空,市場行情看好。回國采購這批生產用具,就是下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要用的。”鄭仕立興奮地描述著他們在異國的創業情景。

下嶼村漁民漂洋過海到印度尼西亞開展“海養”,是近年來福州市漁業積極尋求“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揚帆四海,藍色版圖正越畫越大;耕海牧漁,福州海洋漁業正在華麗蛻變。

養殖:從粗放轉向高效生態

行進在福州黃岐半島的黃岐、安凱、筱埕、北茭等鄉鎮,目光不時被沿途密密匝匝的深水網箱所吸引,在那連片的藍色水域下面,正靜躺著當地漁民的“金疙瘩”——鮑魚。

作為全國鮑魚養殖第一大縣,早在2010年,連江縣就獲得了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的“中國鮑魚之鄉”稱號。目前,全縣鮑魚養殖量已超過10億粒,形成“育苗—養殖—加工”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年產值逾20億元,成為當地的水產支柱和特色產業。

目前,在福州全市已形成了以鮑魚、海帶、南北白對蝦、鰻鱺、海參、金魚等為主導的多個特色優勢產業。不僅如此,經過多年的發展,福州一大批水產養殖企業已初步實現了從傳統品種養殖向名特優新品種養殖轉變,由粗放式養殖逐步向高效生態型轉變,從追求產量增長轉向更加注重效益的提高。

以鰻鱺養殖為例,福州的鰻鱺養殖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地。但是過去鰻鱺養殖要依靠“大量換水”和“藥物防治”,這使得鰻鱺的“藥殘”問題一直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阻礙。如今,這一妨礙出口的難題已被攻破。

“在傳統養殖方法中,6萬尾鰻鱺苗每天要換水100噸,一家大型養殖場一天要換水1500噸左右。而采用新型循環水系統進行養殖,6萬尾鰻鱺苗只要25噸水,並且不用換水,節水效果十分顯著。”位於連江琯頭的南國風(福建)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與科研院校合作,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適應海水和淡水多品種養殖的工廠化智慧型生態養殖系統。據測算,南國風(福建)公司的工廠化與傳統保濕魚池養殖相比,產量提高了5倍,效益增加了7倍,節約用水約99%,節約用地約78%。

近年來,福州市在積極推廣碳彙漁業等生態養殖模式上也取得了突出成效。碳彙漁業是指不需投餌的漁業生產活動。碳彙養殖不但能確保水產品的安全,還能保護海洋環境。福清開發出了淺海人造組合沉箱礁同箱分層試養海參、鮑魚新技術,羅源縣采用的南美白對蝦高地循環水養殖技術以及在全市推廣的島礁鮑魚、海參底播和海參、鮑魚籠式混養,南美白對蝦池塘微孔增氧等技術與養殖模式,都是確保漁業養殖從粗放向健康高效生態穩步發展的新技術,成為全市今後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

加工:由初級向精深發展

在福州,彩雲鯛、海鯽魚、春瓜魚等一批早期成功養殖的海魚,早已成為市場上的“大路貨”,價格也一落千丈。“挑剔”的消費者對海產品有了高水准的需求。如何加快發展“名、特、優、新”的無公害綠色水產品,開發一批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主導產品,成為福州市海洋漁業管理者們的新課題。

為此,近年來福州市不斷優化水產加工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通過項目帶動,資金引導,加快低值水產品、水產保健產品綜合開發,促進水產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產加工品不斷湧現。

福清螺旋藻養殖加工在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創新升級上是一個較好的案例。國內螺旋藻最貴時賣到20萬元/噸,但是伴隨著螺旋藻企業的快速擴張,螺旋藻養殖趨於飽和,價格暴跌至每噸兩三萬元。

“以前一塊13萬平方米的養殖基地一年可以產螺旋藻約80噸,現在可以產300噸。2012年以後,一些中小型螺旋藻生產企業要麼被大公司收購,成為養殖基地;要麼被市場淘汰,自生自滅。”福清新大澤公司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在螺旋藻養殖加工創新轉型升級過程中,加強產品精深加工一直是該公司重要的發展戰略。

“產品精深加工才能提高經濟效益,多創外彙。一般來說,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是初級加工產品,螺旋藻藻藍蛋白和螺旋藻多糖是精深加工產品,目前省內多數企業仍是初級加工,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只能賣40元/公斤,而加工成藻藍蛋白可以賣800至1000元/公斤,精加工成螺旋藻多糖則可以賣1200至1500元/公斤。”李先生告訴記者,新大澤公司每年投入500萬元以上的科研經費,並且加強和國內多所院校合作,不斷創新,采用國內先進技術加工藻藍蛋白產品。目前該公司開發出了螺旋藻保健食品、醫藥類、精細化工類、水產飼料添加劑等四大主導產品,螺旋藻年加工量突破2000噸,小球藻500噸,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上捕撈:由近海到遠洋

福州是中國遠洋漁業捕撈發源地,去年遠洋漁業產量23.6萬噸,產值31億元,規模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現在傳統養殖業已有諸多限制,近海養殖捕撈空間有限,必須走出去,從近海向境外、遠洋發展是必然趨勢。”福州多家遠洋漁業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國內近海海域的漁業資源日益匱乏,近年來原來主要經營近海傳統捕撈的漁業公司紛紛轉向過洋性遠洋捕撈。

到印度洋捕撈金槍魚,到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公海捕魷魚……福州宏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是福州市遠洋漁業“走出去”的典型代表。2012年,該公司斥資近1億美元,在位於非洲西北部的毛裡塔尼亞建立了占地9萬平方米的綜合漁業基地。如今,這個福建省最大的境外遠洋漁業基地已初具規模,擁有幾十艘捕撈漁船、4500平方米加工廠以及船舶卸貨碼頭、修造船廠。“我們遠洋捕撈的深海水產品包括黑虎蝦、墨魚、金日鱸、香蕉蝦等,它們來自印尼海域、太平洋或印度洋公海、西非海域。”宏東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的近海作業漁船、工業捕撈船已駛進印尼等專屬經濟區,設立了福州、毛裡塔尼亞兩個漁業基地,產值大幅提升。

從遠洋捕撈到境外養殖,從開設交易所電商平台到深化多國漁業協作,近年來福州遠洋漁業的規模越做越大,已擁有作業門類齊全的捕撈漁船和遠洋冷凍運輸輔助漁船,遠洋漁船的航跡遍及三大洋及20多個國家專屬經濟區。據統計,目前福州共有遠洋漁業企業15家,外派遠洋漁船462艘,漁船作業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三大洋的公海海域,以及印尼、緬甸、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和毛裡塔尼亞等沿海國家專屬經濟區,並在東盟和西非建立了6個遠洋漁業捕撈配套基地、5個境外水產養殖基地,初步形成了集捕撈、運輸、加工、養殖、銷售於一體的海外漁業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