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通心粉社區
時值年中,許多大型飼料企業紛紛對半年情況作出階段性總結。8月17日,通威、大北農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布,加上之前已出爐的海大等,飼料上市公司悉數“曬出了”半年收入。為此,《中國漁業報·第一水產》記者采訪到北京尚普咨詢的行業分析師付悅。談到水產飼料企業近幾年來的營收情況時,付悅向記者展示了2011年至2014年我國水產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表格:
由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國水產飼料行業的盈利能力指標呈現波動變化的特點,銷售毛利率除2012年低於飼料加工業整體毛利率外,其余年份均高於飼料加工業毛利率,但盈利能力並不算高。可見,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水產飼料行業發展也進入調整期,行業整合速度加快,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
通威、大北農、海大等幾家飼料上市公司的2014年年報顯示這三家公司的飼料產品銷量、銷售收入及毛利率水平呈現增長的態勢,這與上述公司已在行業內形成的規模效應以及集約生產經營和在產業鏈中已經具有的話語權有關,且年報中只體現出2014年大北農和海大的水產飼料銷量有所增長,並未體現出產品毛利的增長情況。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一段時期,由於水產養殖總量增長有限,水產飼料的增長速度受限;而在飼料產業增長整體放緩的前提下,一些原來只做畜禽飼料的企業將加入水產飼料產業的競爭,使水產飼料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水產行業仍然處於黃金時期,家禽飼料企業的毛利率維持在5%—8%左右屬正常水平,而在如此高的營銷費用之下,2015年以上企業的中報顯示,大北農飼料毛利率達20.82%,通威和海大的飼料毛利率則均為11.27%,可見利潤依舊很高。雖然大型企業之間的競爭“白熱化”,依舊還有很多途徑和價值值得挖掘,從而延續目前的“黃金時代”。
但是,行業分析師付悅則判斷,任何一個產業,在快速發展之後,其量值的增長總有一個高點,不會永無止境地增長下去。中國的飼料產業生產能力增長是否已經達到高點目前還難以定論,但要像前30多年這樣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應該不會再現,增長放緩已成定局。
行業拐點:發展機遇藏在困境中
當大家都感嘆“微利”的時候,記者卻發現,截止2015年3月,全國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生產企業總數為5987家,單一飼料生產企業1700家,飼料企業數量較2013年底下降1/3左右。
針對這樣的情況,尚普咨詢的行業分析師付悅則分析:“行業整合速度加快,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大企業通過規模擴張謀求競爭力的提升,而中小企業則在劇烈的競爭中逐漸被淘汰。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大量產能與飼料需求放緩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數飼料企業開始通過管理、采購、資金、技術、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參與市場競爭,加速擴張市場版圖,打造新型有效的商業模式,充分整合利用日益發展的工業自動化、智能化、互聯網信息等技術手段,從而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誠然,對於中國水產飼料企業而言,現階段將是“練好內功,建立可復制企業模式”的重要轉型發展時期,能否升級發展將是企業能否獲得生存機遇的“拐點”。
記者采訪中發現,中國的飼料企業以“群雄爭霸”的方式崛起,企業數量多、單廠的產銷量低,在飼料市場總量發展到一定時期,利潤率顯然會下降,許多企業開始走向整合發展,一些技術能力相對較差、成本控制能力低的企業必須整合到成本控制能力、技術能力相對較好的企業中去。
“中國的飼料產業將迎來飼料企業的整合發展階段,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付悅感嘆道,“整合之後,大型飼料企業要完成對企業管理的規範、技術的系統化與可復制性,增加對生產成本和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保持飼料產品質量的穩定,並通過對養殖業的技術服務實現價值增值,獲得良好的利潤。”
來源:通心粉社區
作者:張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