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人民日報
每到週末,德國柏林城南的一家廢棄麥芽廠內車水馬龍。人們肩提手扛排隊領取一個紙箱,箱子裡是新鮮摘下來的蔬果。建在麥芽廠空地的這家“高效城市農場”,輪種400多種蔬菜和水果。每週紙箱的內容都不一樣,哪些熟了就摘哪些。農場正式營業才一個多月,“紙箱會員”已達300名的上限,更多的人則在排隊候缺。
農場還用水箱養魚。事實上,菜和魚是農場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雨水被收集過濾,泵入水箱養殖淡水紅鱸魚,帶有魚糞的池水接著被引來灌溉蔬菜,之後的廢水淨化後再用來養魚。農場首席執行官尼古拉斯·萊施克對本報記者說,養魚的水含氮、氨等成分,如果直接排放會對河川或土壤造成環保負擔,但用來種菜的話,不僅可以提供養分,而且蔬菜能淨化水質,方便再利用。這種魚菜共生系統早被古代的印第安阿茲特克人使用,亞洲很多地區也在稻田裡養鯉魚。但說到現代化商業養殖,他們在德國是頭一家。
紅鱸魚的生命力很強,不易患病,而且肉料比高。餵養1.2千克飼料可收穫1千克魚。萊施克說,魚的生長和密度都用計算機進行監控,預計今年10月份可以上市。每年可養4萬條,每條重約750克。種植的蔬菜則沒有太多講究。由於水栽法不用土壤,除了根莖植物都可種植。記者參觀的時候,暖室內紫的茄子、紅的番茄、綠的黃瓜,長勢喜人。
“有機”是農場的另一賣點。紅鱸魚不餵抗生素,只吃有機飼料。蔬果不用化肥和農藥,養分都在水里。農場“請來”蜜蜂在花間穿梭授粉,釀出的蜂蜜豐富了農場產品。銷售採取會員制,每週工作人員會根據蔬菜成熟情況挑選裝箱,每箱大概兩千克,售價15歐元。在某些時段,農場也會開放直銷點,讓顧客現場購買剛摘下的蔬菜。在一塊黑板上,記者看到,這些有機蔬菜價格幾乎是超市裡蔬菜的兩三倍。比如一根黃瓜1歐元,三隻茄子7.5歐元,1千克番茄8.5歐元。
城市農場近年來在德國日趨流行,它一方面提供最新鮮的蔬果,另一方面由於就近生產、就近銷售,減去了長途運輸和儲存帶來的環境負擔。萊施克說,地球上70%的淡水用於農業,產生17%—35%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85%的魚類被過度捕撈。魚菜共生養殖同傳統養殖場相比,可減少90%的用水。
萊施克幾年前就和朋友在這家廢工廠內租了一個集裝箱,測試魚菜共生系統的可行性。兩年前,他們得到12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建了佔地1800平方米的城市農場。他表示,農場一年可產養殖魚30噸,蔬果35噸,銷售額達55萬歐元,利潤率超過50%。不過,開農場賣有機蔬菜還不是他的初衷。他們的想法是把這家農場打造成“樣板房”,證明魚菜共生農場能夠賺錢,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從而承包建造更多的有機農場。今年柏林還將開張兩家類似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