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舟山市遠洋漁業協會
日本水產廳進行的“漁業構造改革總合對策事業計劃──創新可賺錢漁業補助事業”之一的“海外大型圍網改革計劃”,是由日本海外圍網漁業協會執行,其目標是開發2艘可並用於印度洋與太平洋金槍魚漁場的金槍魚圍網模式漁船,今年2艘760噸級的大型金槍魚漁船相繼完工。其中1艘是一丸有限公司所屬的第十八松友丸,另一艘是共和水產有限集團東海漁業有限公司所屬的第八十八光洋丸,2艘船將在太平洋與印度洋進行聯合作業,以穩定的提供日本鰹節(柴魚)主要三產地的優質原料魚。最近下水的第十八松友丸是由位於靜岡市清水區的三保造船有限公司所建造,去年4月開始建造,今年2月完工,漁船、漁網及附屬機具共計投下30億日元,該船具有省能源與省力化的設計,將創新建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作業模式,因此提高在兩大洋作業效率所需的裝備與機器一應俱全。例如日本金槍魚漁船在中西太平洋作業,隨著國際規制的強化及島嶼國實施VD入漁費的製度,不但每日入漁費高漲,而且為了減少大眼金槍魚的混獲,有賴於用直升機去探索鰹魚,以素群作業漁法已捕獲鰹節所需的高鮮度原料魚。但其到印度洋作業時,因其所生產的鰹魚脂肪含量少,適合作為鰹節的原料,但因其氣象、海象複雜多變,素群及天然漂流物少,漁獲不穩定。因此在印度洋採FAD作業,2艘船共用100個,附有GPS浮標的FAD,FAD上並附有蒐集魚群狀況探測處理的儀器,2艘船除了裝有高低週波的雙頻聲納外,另外附加一中頻聲納,因此藉由聲納可判別1000公尺遠的魚為餌料魚還是目標魚種鰹魚。而印度洋水域是公海漁場,沒有入漁費的負擔,外國漁船的競爭也比較少,所以這一高低週波圍網船採兩大洋作業模式,每艘船預計在太平洋作業6航次,漁獲6000噸;印度洋2航次1200噸,均以正鰹為對象漁業,其成效自然是業界們拭目以待的事。
(許金漢,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