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建立於 11 五 2016 分類:漁業新聞
列印

 

  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 最適溫度為6~16℃,在受精卵孵化及幼魚時期生活於淡水環境,銀化過程後降海至海水環境成長,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沿岸,包括北美洲東岸、格蘭陵島及歐洲沿海地區,屬冷水性魚類。挪威等北歐國家由於水溫與環境適宜,加上箱網養殖技術成熟,成為全球重要的鮭魚生產區域。由於臺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環境,海水均溫24~27℃,並不適合鮭魚養殖,我國目前市售鮭魚皆依賴進口,近3年進口鮭魚平均進口量近2萬公噸,國內市場批發價格為每公斤新臺幣200~250元。隨著近年飲食文化的改變,國人對於進口冷水性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升高,漁業署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研發團隊執行冷水性魚類繁養殖技術之開發計畫,成功在臺灣建立大西洋鮭魚的孵化與育苗技術。

跨域整合、創新養殖技術,推動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

  漁業署表示,近年來全球興起的藍色經濟,除追求產業發展外,亦需兼顧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並透過資源再利用創造經濟效益。漁業署以前瞻、創新、跨域整合的概念,推動「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計畫」,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等研究團隊執行「冷水性魚類繁養殖技術之開發」計畫,繼仿刺參養殖技術開發成功後,再次成功在臺灣建立大西洋鮭魚的孵化與育苗技術,計畫主持人冉繁華副教授指出:過去在臺灣從未有人成功建立大西洋鮭魚養殖技術,這次透過與雪霸國家公園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及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海洋中心的合作,成功建立臺灣首例大西洋鮭魚受精卵孵化與魚苗銀化養殖技術,目前幼魚已養殖至20公分以上,未來將進一步利用中油永安液化天然氣廠的冷排水,營造適合鮭魚的養殖環境,並持續培養種魚及累積相關養殖技術,期望能建立我國鮭魚完全養殖技術,在地生產生鮮鮭魚產品,如此不但可減少對鮭魚進口的依賴,並可以縮短食物里程、降低運輸過程中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更是未來臺灣發展藍色經濟的重要里程碑。

地產地銷縮短食物里程,節能減碳、分食50億商機

  漁業署說明,由於鮭魚僅能在低溫環境進行養殖,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僅能依靠進口,而鮭魚在臺灣每年有將近新臺幣50億元的市場需求,而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於溫室氣體的管制日趨嚴格,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必將對進口農、漁產品產生重大的衝擊,不但將導致成本增加,更將引發嚴重的環境爭議。以挪威進口1公噸鮭魚為例,運送距離高達8,688公里,透過空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高達1,944公斤,相當於台電發電4千多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樣的電能可以供應13.5戶家庭一個月所需。而臺灣在103年鮭魚的進口量將近2萬公噸,所隱藏的資源浪費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驚人。而以中油永安液化天然氣廠的潔淨冷排水發展高經濟冷水性養殖產業,在地生產冷水性養植物種,降低進口水產品依賴、縮短食物里程,對水資源與低溫冷能充分再利用,正是節能減碳、友善環境永續經營的最佳典範。

建立模組化生產流程,推廣養殖漁民投入生產

  漁業署最後表示,目前冷水性魚類繁養殖技術之開發計畫已成功建立仿刺參及大西洋鮭魚相關養殖技術,未來將於高雄永安冷水養殖示範廠持續投入研發,持續開發建立大西洋鮭魚等物種完全養殖、量產技術及模組化生產流程,並將相關技術移轉至養殖業者進行商業生產,滿足國內市場對水產品的多元需求,讓國人享用本土自產的冷水性優質水產品。

  聯絡人:黃鴻燕副署長
  電 話:092008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