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北縣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
自1999年完成港區整體規劃後,即逐年陸續投資建設,設置停車場、港區廣場、港區公園、商店街、木棧道、假日觀光魚市以及淡水漁港新地標之情人橋等,本港完成後,由於各項有利條件的配合,其優美的景緻與風貌,在短時間內即成為全臺各漁港多元化規劃的學習目標,港內不分假日總是行人如織,至港休憩、散步、用餐,亦可以低廉的費用搭乘交通船順著淡水河往來淡水老街及八里碼頭,或搭乘娛樂漁船出海賞景,均為周邊相關產業帶來大量之收益,成效極為顯著。另外本港值得一提的是主管機關首度將漁港設施直接開放供民間經營管理,為漁港開放民間投資經營管理邁出第一步。
(二)高雄縣興達漁港的情人碼頭
政府自2001年起即著手檢討興達漁港遠洋漁港港區朝多功能使用,陸續設置有情人碼頭、海洋動力館(舊有漁港管理站整修)、港區公園、綠地等,除將部分港區土地及泊地劃設遊艇使用專區外,並在2004年將部分港區發包委託民間經營投資管理,在幾次活動吸引下,已成功吸引南部民眾進港參觀,未來將繼續投資興建海上舞台及魚貨直銷中心,完成後可成為高雄濱海地區成功的新興景點。
(三)花蓮縣的花蓮漁港賞鯨碼頭
由於東部地區賞鯨產業興盛,是以花蓮區漁會在政府協助下,向花蓮港務局承租現有花蓮漁港賞鯨碼頭土地,並將舊有荒廢房舍整修為嶄新的商店街及候船室,不僅提供業者售票及航前解說之用,並可供遊客購買紀念品、用餐消費等,營造出熱帶海洋風情展現歡樂的氣氛,後續配合花蓮漁港的整體建設陸續完成,當可成為東部漁港功能多元化的範例。
(四)苗栗縣的外埔漁港
外埔漁港經政府多年建設後,設施日臻完善,為因應假日中部地區休閒人潮,經政府逐年編列經費建設,將原本單純的漁業基地加以美化,目前已設置有港區公園、停車場、商店街、木棧道、綠地、浮動碼頭等,並發包民間參與商店街的經營管理工作,已成功將外埔漁港轉變成為景觀優美的多功能漁港,本港不同於其他的多功能漁港,是一個小而美的漁港,雖然腹地不大,進出漁港的交通仍有待改善,但已成為地方居民生活重心,未來在相關條件改善後,當可望成為苗栗地區海岸遊憩的新興景點。
其他尚有許多已經推動或在建設中的多功能漁港,如台北縣的富基漁港、新竹市的新竹漁港、嘉義縣的東石漁港、台南縣的將軍漁港、台南市的安平漁港、宜蘭的南方澳漁港、花蓮的石梯漁港等,對於該等多功能漁港,都已經成為地方新興的旅遊、生活重點,吸引民眾、遊客前往港區參觀魚貨拍賣作業、遊憩、消費、用餐,不僅直接增加區域漁民收益,提高周邊相關產業如交通運輸、住宿、農特產品、觀光業等產業收益及在地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此外,漁業這幾年來亦積極配合漁港之硬體建設,結合地方鄉土文化、宗教活動、時節漁特產品,藉由漁港辦理各項主題活動,其中又以屏東縣政府所主辦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鮪魚季)最具知名度,也是較為早期成功的案例,這項活動每年為地方周邊相關產業創造了大約5億元產值的佳績,使得後續相關農漁產業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般興盛,如蘇澳鯖魚節、魚丸節、苗栗鰹魚節、彌陀虱目魚文化節、永安石斑魚文化節、頭城漁業文化節、花蓮曼波魚季、飛魚季產業文化活動等,提升國人海洋文化認知及國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四、未來發展重點
未來漁港功能多元化建設工作,應在維持產業發展功能前提下,結合休閒及觀光,朝特色化、精緻化、知性化等方面發展,摒除以往過於著重於「量」的迷思,朝向「質」的提升,即在現有漁港建設基礎下,調整漁港機能符合社會需要,結合周邊相關人文產業、生態環境、地理歷史、觀光景點等各種資源,營造清新、潔淨、優雅的漁港新空間,其發展重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