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共 2 頁
七美的美,美在哪裡?
當你站在七美人塚的面前,你會感動於莊嚴肅穆的美麗傳說;當你站在望夫石的崖上,你會變得多情且感性;當你看著石獅、龍埕、牛母坪,你會崇敬自然力量的神奇與奧妙;當你俯瞰著雙心石滬時,你會懾服於先人的智慧和大海的澎湃氣勢。
當漁村特色要結合休閒事業的時候,七美鄉宜人的天然景緻,就已經贏得了先機,此時,我們要為你介紹七美鄉各景點的美麗風光。
七美人塚 在七美島的南方,也是旅遊景點的起點,這是七美鄉名字的由來,訴說著淒美的貞節傳說故事:明世宗嘉靖年間,有一天,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去捕魚,只賸老弱婦孺,其中有七位女子正在附近田裡耕作,遇上倭寇侵襲,因不甘受辱而相偕投井。嗣後,鄉人以土填井掩埋,後來在井邊長出七棵枝葉蒼勁茂盛、奇特罕見的香花樹。民國三十八年劉燕夫縣長主政澎湖縣,曾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生,親撰七美人歌一首,刻於石碑上,詞曰:『七美人兮百壁姿,抱貞拒絕悉死隨之,英魂永寄孤芳樹,井上長春兮開滿枝。』原名大嶼鄉便更名為七美鄉,而七美人塚便也成為七美鄉重要的景點。
七美南滬燈塔 興建於民國二十八年,塔高8.3公尺,燈高40.8公尺,每十秒二閃,光力二千六百支燭光,公稱光程十一點三浬,為澎湖最南的一座燈塔,是澎湖南部海域船隻航行的指標。
望夫石 位於七美南岸,為玄武岩噴發後流動的熔岩凝固而成的岩塊。傳說很久以前,一位深情的妻子在此苦候出海捕魚卻遇難未歸的丈夫,終因不支倒地,化為一形狀酷似孕婦的岩石,靜靜橫臥在海邊,故名之。
龍埕 在龍埕的左前方可看見一堵伸入海域的岩脈,綿延彎曲,好像一條追逐龍珠的蟠龍,在退潮時尤其明顯,所以有『龍埕』之稱。龍埕海蝕平台由層狀火山角礫岩構成,岩曾因受擠壓,形成明顯的褶皺彎曲構造。
大獅風景區 為連續的柱狀玄武岩海岸,由於長時間的海蝕作用,形成多處海蝕溝與海蝕洞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奇景。而巨獅就是著名的玄武岩奇觀,宛如一隻蹲伏於海崖的巨獅,栩栩如生。
雙心石滬 石滬為澎湖原始的捕魚設施,先民在海邊砌成半圓形的石牆,漲潮時魚兒游入棲息,退潮後就可在滬內捕魚。在海崖下造型獨特的雙心石滬,以海蝕堆砌成雙心型,為澎湖最具特色的石滬。
牛母坪 海岸因形似一頭蹲坐海中的牛而得名,海內有數塊大小不一的海蝕平台,此處的一塊像極台灣島外形,又稱【小台灣】。遠處「分岔仔」乃海峽受強烈海蝕作用,而形成與陸地分離的海蝕柱地形景觀。
當政府戮力輔導、鼓勵、催生各縣市乃至鄉鎮結合當地資源與觀光,希望各地方能發展出各具特色的一鄉一休閒時,七美鄉的天然資源--無污染的農漁產品和生生不息的海洋生態、美麗景緻,顯然已立於不敗之地,而相同的,其東北季風及遙遠的海上行程也是天然所造成的負面絆腳石,如何截長補短,讓七美的休閒農漁業蓬勃發展,正考驗著當地官員、居民一起努力,也有待上級單位給予更多支援與助力,讓這片人間淨土,在不受破壞和污染下,保持著古樸、純淨的人文色彩,但仍能搶搭這班休閒農漁業觀光列車,使當地居民生活無虞,留住中、青代人口在當地發展,也讓旅客駐足享受、品嚐休閒、自然的漁村渡假生活。
〈摘錄自漁業推廣月刊第191期〉